左图:姜普林向黄鹤楼公园工作人员介绍藏品
右图:瓷板画《黄鹤楼》戏曲人物记者周迪摄
编者按:今年3月,在黄鹤楼公园与武汉晚报联合举办的“有奖征集黄鹤楼老物件”活动中,有“黄鹤楼民间收藏第一人”之誉的黄冈籍收藏家姜普林,将自己历时10余年,辗转全国各地收集的2000余件黄鹤楼老物件,捐赠给黄鹤楼公园收藏和展示。这些老物件都有哪些稀世珍品?背后都有什么样的故事?今天起,本报开辟专栏,讲述黄鹤楼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姜普林捐出的黄鹤楼老物件,有两件堪称稀世珍宝:一件为瓷板人物彩绘;一件为铜板人物雕刻。巧的是,这两件来源不同的宝贝,都取材于戏剧《黄鹤楼》,刻画了周瑜、刘备、赵云三个三国英雄人物。昨天,在黄鹤楼公园,姜普林向武汉晚报记者讲述了这两件宝贝背后的故事。
五彩瓷板是清代千工床的配件
这幅瓷板画长20.7厘米,宽17.8厘米,根据清代苏州戏剧版画绘制。画中周瑜手握雉翎,右脚踏凳,面带怒色;刘备手端酒杯,陪着笑脸;赵云身披盔甲,背向周瑜,似有不服。画面构图简洁,线条流畅,色彩丰富,人物表情生动,体现了较高的绘画水准。
姜普林介绍,这种彩绘瓷器叫“五彩瓷”。“五彩瓷”在制作时,先高温烧制瓷板,再由画师在上面绘画填色,之后再低温烧制成型。由于两次烧制破损率较高,“五彩瓷”瓷器存世量较少。这块五彩瓷珍贵之处还在于,它是从湖北民间千工床(正面)上卸下的。千工床在清代最为流行,其做工非常精细,通常匠人做一张床要花1000个左右的工时,故名千工床。
2014年,姜普林在武汉的一次文物交流会上看到这块瓷板,但藏家开价太高,姜普林未出手。之后姜普林多次打电话与对方交流,最终对方被他的诚意打动,同意降低价格。“因为千工床存世数量很少,这种黄鹤楼题材的瓷板画自然也很稀少。”姜普林说。
铜雕画板可能曾是腰带扣
另一件宝贝是姜普林2015年淘到的黄鹤楼铜雕画板,长11.8厘米,宽10厘米。铜板正面以亭台楼阁和花草树木为背景,刻有周瑜、刘备、赵云三个三国人物,表情都很生动。铜板背面有两个铆钉,姜普林据此推断,这很可能是清代的腰带扣。
姜普林说,铜板雕刻工艺要求很高,铜要采用精炼的好铜,刻工要有很好的刀法。因此,这块铜板,也体现了较高的雕刻水平。
关于黄鹤楼戏剧,姜普林也查阅过不少资料。他说,该戏剧最早见于元代朱士凯根据《三国志平话》改编的元杂剧《刘玄德醉走黄鹤楼》。该剧经明、清数百年的演绎、加工、整理后,定名为《黄鹤楼》。表现的是周瑜设宴诓刘备登临黄鹤楼,暗设伏兵索还荆州这一脍炙人口的故事。记者明眺生通讯员江萌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