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恺凝通讯员常宇曾梦君)11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教授给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各专业院系的200多名本科生,讲授“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移植”课程,这也是本学期该公选课的最后一节课程。
课后的问卷调查显示,53%的同学表示愿意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81%的同学表示会马上或在合适的时机向身边的人普及器官捐献常识。
陈孝平院士讲课中鲜活的数据、真挚的情感让参与选修课的青年大学生深感新时代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我国每年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约30万人,但每年能够接受移植的患者约1万人,器官移植供需比为1:30。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起步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困难重重,捐献率远低于国际水平。现在,随着器官捐献知识的普及和器官捐献运行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不断发展壮大,这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将器官捐献与移植作为专门课程纳入本科课堂教学,在全国本科高校中尚属首次。该课程是作为公选课给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学习,是面向学校所有的本科生,并不局限于医学院的专业学生。课程内容涉及器官移植学科发展史、外科学基础、器官捐献的政策法规解读、器官捐献伦理和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等。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