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托背后的“温柔陷阱”需要根治
2017-12-10 07:19:00 来源:汉网

然玉

近日,记者卧底调查酒托全产业链,发现有一种典型的酒托骗局:“托头”负责招揽人员,“键盘”负责在婚恋网站冒充女性与男网友聊天。“酒托女”邀约男网友去指定的商家高额消费。酒托行业成本不高,收入较为可观。

作为一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特殊职业,“酒托”可说是颇有年头了。此前,丽江酒托事件被媒体一再曝光,就曾引发广泛关注;此番又有“京城酒托骗局”曝出,更是印证了这一行当的分布之广、贻害之大。

市场经济的规律是,任何一门有利可图并可长久维系的生意,都必然会形成不断细化的分工合作。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作为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诈骗群体,“酒托”相较于普通的人博弈优势,正变得越来越大。

所谓的酒托骗局,绝不是孤立存在。一方面,它根植于城市阶层普遍的婚恋焦虑,放大并利用了各类网络交友平台的审核漏洞,实则也可以看成是暧昧经济的特殊变种。

另一方面,它投合了餐饮市场竞争过剩的基本格局,敏锐捕捉到了商家的揽客压力,并提供了一种“带客诱导消费,拉升经营业绩”的投机式解决方案……

令人尴尬的是,面对酒托的不断进化,我们的应对手段却长久停滞不前。无论个人维权还是公共执法,在此方面往往都显得无可奈何。发现难、取证难、认定难,凡此种种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酒托”的追责。

治理酒托骗局,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制裁,无疑至关重要。而在此之外,自前端加强婚恋平台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比对筛选,或许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特定消费市场、情感需求和社交文化之下的复合产物,根治这一顽疾,注定需要多方合作求解。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