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缠身,不改英雄本色
2017-12-18 07:25:00 来源:汉网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罗荣桓受过枪伤,从1942年起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由于根据地医疗条件差,罗荣桓强撑病体,常常躺在担架上坚持工作。1946年夏,罗荣桓因病情加重被党组织送到苏联莫斯科治疗。8月上旬,罗荣桓夫妇带着孩子乘火车到达莫斯科。

罗东进说:“经过4天详细全面的体检后,医生给父亲做了手术,切除了长了肿瘤的右肾。不料由于刀口缝合不好,伤口破裂,引起大量出血,不得不再做缝合手术。医生看他头冒汗珠,紧咬下唇忍住疼痛,一声不吭,翘起拇指连声赞他是‘真正的英雄’。”

“1947年3月,医院复查认为父亲的肾功能仍有问题,同时还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建议他去克里米亚疗养。父母正收拾行李,准备南下,苏方联络部人员心情沉重地告诉父亲,国民党占领了延安。当时,苏联人都把延安看成是中国的莫斯科。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莫斯科没有沦陷,苏联人对此颇为自豪,因此,有些人把放弃延安看成是严重的事件,甚至说,丢了延安是中国共产党的错误。在莫斯科的一些中国学生受到这种影响,也为祖国的革命前途担忧。”

“父亲耐心地对他们做宣传解释工作。他对一些苏联友人和中国学生说:‘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并不是我们被迫丢失,而是主动撤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类例子是不少见的。在俄国历史上也有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最后遭到失败的事例。’他还引用了1946年7月毛泽东的一段话:‘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他再三强调,放弃延安绝不意味着中国革命的失败,而只能是新的更大胜利的开始;今天失掉一个延安,明天将会得到全中国。”

这时,罗荣桓的心早已飞回到祖国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的战场了。他婉言谢绝去克里米亚疗养,决定立即回国。苏方医务人员挽留不住,只得同意。

直到1963年上半年,罗荣桓仍然抱病坚持工作。

北屯、东进、南下、北捷,是罗荣桓几个孩子的名字,这些极富动感、极具方向感的名字,集合起来就是对罗荣桓一生征战的形象阐述。

罗东进说:“1939年2月14日,我出生在山西长治市常村。我出生时,父亲正率115师东进。他得知母亲即将分娩后,匆匆从部队赶到母亲所在的村子,在堂屋等待着我呱呱落地。”

责编袁毅美编童胤文校对洪洵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为理想而战斗:

开国将帅子女访谈录》

(武汉晚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