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陈晨记者向洁)继去年第33届“楚才”特等奖选手杨一夫考上北京大学之后,近日又传来好消息:第32届特等奖获得者、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张睿茹今年获得保送清华大学日语专业的资格!
数风流人物,还看“楚才”。记者统计发现:从2014年第30届至2017年第33届,4年共有13位高中生获得楚才特等奖。他们都考上了一本大学,其中9位是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双一流”以上重点大学。
截至目前,武汉大学等国内十几所“双一流”高校认可楚才作文竞赛的获奖成绩作为其自主招生报名或优录的条件,一批楚才获奖选手通过自主招生敲开了名校大门。近日,澳门劳工子弟学校高三学子练泳怡,就凭楚才一等奖获得了保送进武汉大学的资格。
楚才情结已成为众多学子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第32届特等奖选手、洪山高级中学毕业的李汀滢,考上了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她至今保持写作的习惯。回顾楚才获奖那段经历,她说:“感觉挺有意思的,楚才能从多个角度评判一篇文章,而不只是从考试的角度。因为专业的原因,我未来可能会从事与文学有关的工作。大学如果有机会,还想参加楚才作文竞赛。”在同济附中就读时,以一篇《星际快递》获第30届楚才特等奖的薛芷清,如今在华中师大读文史直博班(连读至博士)。她说:“楚才获奖一直是令我非常骄傲的一段经历,我的写作能力被这样一个重要的大赛认可了,大大增强了我的自信。接下来,我想写出完整成熟的作品。楚才对我最大的影响,大概就是让我立志成为一个更专业的写作者。”
去年楚才特等奖选手中,华师一附中的王桨考上了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5年特等奖、新洲一中的张逸寒则就读于湖南大学会计学专业。他们都表示:参加楚才竞赛是一段美好的记忆,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都会继续学好语文,并提高写作能力。此次跟踪统计的,仅是特等奖选手的情况。实际上,历届楚才获奖选手中,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进入双一流名校学习的学生,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