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的趣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的。特别是在消费金融花样百出的当下,花与不花,如何花,感受完全不一样。
经历过物质紧张时代的50后、60后们花钱,重要的是省钱。如何省,便宜、实用、量多、扎实,是那个年代的标准。
而当下80后、90后的花钱,则是讲究品质,品位和对胃。“范”和“感觉”最重要,否则店门都不会迈进。
当“悦”花时代悄然来临,消费什么东西不重要,是否愉悦最关键。因此,使用的金融工具也是“悦”花的重要部分。
如90后们去良品铺子买袋零食,几十块钱也会用“花呗”,因为名字的任性。
如新手妈妈在京东上买个纸尿裤也要打个“白条”,因为能打白条为什么要掏钱?
如异地恋者之间,在凌晨发个“520”的专属红包,比唐诗《红豆》更能表达相思之情。
如90后男生请女朋友吃个饭,会挑专属信用卡推荐的地方,因为有贵宾特惠而特别有面。
如90后男生的父母去亲家家提亲,不会提着成捆的现金,而是优雅地掏出写了女方名字的大额存单,方又不至于太过俗套。
生活就是这样,人活的方式总是会不断更新,而其中有了“悦花”,方显与众不同。
记者王丹妮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