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朱波见习记者汪峥通讯员喻萌)蔡甸区上独山村82岁老人谢南谷,70多年如一日,坚持习字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影响儿孙,练书法成为谢家的“传家宝”。
13日,记者走进谢家,满墙纸墨飘香。阳光通透的书房里,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四面墙上挂满一家三代的书法笔墨。既有爷爷谢南谷书写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也有孙子谢紫阳的自勉“读书破万卷”。
谢南谷说,在他儿时,他的父亲因为会识文断字,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乡邻有事都会找到他。“父亲因会写字,特别受人尊重,我从小暗下决心,也要写一手好字。”
7岁时,谢南谷上私塾念书,私塾先生布置作业,学生字写得好,都会画一个圈,三个圈是最棒的。“每每看到先生给我画三个圈,我认真练字的劲头就更足了。”
谢南谷说,因为家里穷,他只能白天拿锄头帮着父母干农活,晚上再练字,一盏煤油灯,铺上毛边纸,也不能练很久。“父亲很支持我,不管家里多困难,练字的笔和纸,他都会想方设法帮我弄回来。”
18岁那年,谢南谷参军,因为一手好字,在部队里主要是写文章和写材料,25岁转业回乡,做了一名小学老师,教村里孩子习书认字。
后来,因家庭经济困难,谢南谷外出打工养家,“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中,我都坚持每天练字。”
谢南谷对书法的热爱,潜移默化影响着儿子谢鹏。每到逢年过节,这对父子都会为村里的人家写对联,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也会找上门来,请他们写对联,父子备受乡亲们尊敬。谢鹏后来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谢紫阳,谢紫阳从小受爷爷和爸爸影响,开始学习书法。
在谢家,有一间专门供谢南谷写字的书房,书房一角的书柜里,摆满谢南谷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状,他的不少作品被收入各种书法画册之中。
13日是周末,也是全家相聚切磋书法的日子。爷爷谢南谷、儿子谢鹏、孙子谢紫阳和外孙女张娜,在一张3米宽的宣纸上共书一幅。
11岁的谢紫阳说,练书法要坚持,学习要毅力,他从练习书法中感悟到:“做任何事都要跟练书法一样,贵在坚持,‘书法精神’是我们家几代人传下来的‘传家宝’,这个宝贝我一定好好的继承下去。”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