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一个国际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纳米机器人,首次实现让机器人绕过眼球表面抵达视网膜且不对组织造成损害,未来有望用于精准给药领域。
常规的眼科药物递送主要依靠滴药或血液运输完成,但这些方法受到多重生物屏障的阻碍,难以实现向眼球后部(如视网膜黄斑区域)的药物递送。
研究人员受自然界中猪笼草的液态润滑界面启发,开发了这种纳米机器人。猪笼草表面具有纳米厚度的液体润滑层,使得落到植物表面的昆虫很容易滑落到植物的“口中”。研究人员使纳米机器人表面存在模仿猪笼草的液态润滑层,大大降低了生物分子的黏附,使机器人可在玻璃体中运动。
这种表面润滑的螺旋形磁性纳米机器人直径仅为500纳米,不到头发丝粗细的两百分之一,它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从眼球玻璃体中心位置到视网膜的可控运动。
(武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