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强寒潮影响,我市出现大面积降雨降温天气。寒潮对本地蔬菜生产有何影响,如何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稳定有序?11月29日,本报记者和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农技推广中心保供小组一起,走访江夏区多家蔬菜生产基地及产地市场,了解当前蔬菜生产保供和价格情况。
“穿冬衣、喝井水”
本地蔬菜“鲜嫩”抗寒有妙招
29日上午,江夏区金口街道长江村紫金蔬菜合作社,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大棚内成片的绿色蔬菜生机盎然,社员们正在菜地里麻利地采摘着菠菜、毛白菜、红菜薹、茼蒿等时令蔬菜。
紫金蔬菜合作社拥有400亩蔬菜基地,主要种植菠菜、小白菜、菜心、芹菜等快生菜。走进毛白菜大棚,记者看到,当天的头茬毛白菜已经被采收打包等待装车。据了解,紫金蔬菜合作社日均蔬菜出货量在6~7吨。
为保证蔬菜抗寒过冬,紫金蔬菜合作社对所有大棚进行了安全检查,及时维修更换了有隐患的设施骨架。合作社还有一个极寒天气防冻妙招——为大棚内的蔬菜作物喷洒井水保温。合作社社长彭传红介绍,每个大棚内都挖有一口六七米深的井。“井水冬暖夏凉,关键时候,用井水喷洒作物,相当于为作物‘焐’了个热水袋,用这个方法防寒,大棚室外温度在零下2℃时,室内温度也能达到3℃以上。棚顶的冰雪也更容易被融化。”
“可自选、能下单”
今冬市民吃菜比往年价格便宜
记者了解到,受气温偏高和疫情运输等因素影响,秋冬以来,武汉本地叶菜类蔬菜地头平均收购价在1元左右,相比往年价格更低。
江夏区农业农村局蔬菜办主任郑彬介绍,江夏区在园本地蔬菜14万亩,品种以莲藕、红白菜薹、快生菜、花菜等为主打,日均上市量在3000吨左右。郑彬介绍,江夏本地生产的红菜薹、西兰苔等品种,以前多以省外销售为主,目前受跨省运输影响,转向了供应武汉本地市场为主。“今年市民普遍觉得吃红菜薹便宜,就是因为红菜薹本地市场供应量增加。”
临近中午,武汉雄美农业负责人程翔还在湖北金口农贸蔬菜物流交易中心里和员工们一起打包来自美团的莲藕订单。程翔介绍,雄美农业主要经营电商大仓配送业务,品种以江夏优质莲藕、大白菜为主,配送平台包括美团、淘菜菜、兴盛优选、多多买菜等。他告诉记者,近段时期,公司配送业务交易量比较平稳,莲藕日配送量在15吨左右,大白菜配送量在3.5吨左右。
记者李英波通讯员胡利明王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