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急诊、保重症,加病床、加医护、加设备……最大限度提高重症救治成功率。”12月29日上午,记者探访协和医院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科ICU等救治单元发现,全院打通救治每一位危重症患者,成为自12月7日以来湖北省救治重症合并危重症新冠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
百余医护支援急诊关口前移“快检”重症
两周前,我市各大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诊量陡增。急诊科是筛选分诊轻、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最前线,是实现管控关口前移,科学分流的“咽喉要道”。协和医院迅速集结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全院40余科室的百余名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支援急诊科,形成多学科团队。
“如何以最快速度分诊,什么情况上呼吸机、什么时候开始抢救,何时转到对应的病区,这些都要在急诊科里高效准确完成。”急诊内科主任孙鹏教授介绍说,分诊区医生会将患者进行初步筛选分流,让医疗资源向重症患者倾斜,尤其要及时发现“沉默性低氧血症患者”。同时也让轻型、普通型患者在常规诊区治疗,互不干扰。
各科医生的协助,以急诊科为首的多学科联合会诊,大大提高了分诊效率。重症患者可优先收治到呼吸、感染、综合ICU、专科ICU等“关口科室”,也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全院打通扩增病区让每个科室都能插管抢救
29日上午,记者进入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ICU。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马万里教授领导的医疗团队,正在为一名71岁男性患者分析病情。
要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首先要满足必要的床位和硬件措施。协和医院夏家红副院长介绍,医院整合全院资源,打通了呼吸、感染、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传统的内外妇儿界限,要求每个病区都必须具备插管的功能和条件,所有科室都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病区改造后危重症床位要达到8%。
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马万里教授牵头,协和医院成立新冠救治院内巡诊专家组。院内巡诊专家组前往各科室飞行会诊,要让患者在不同科室、不同的分院区,都能放心地得到“同质化”治疗。
保设备保药物线上线下相结合
保设备运转、保药物供应是救治患者的前提。据了解,协和医院加紧相关物资扩容准备,采购设备近2000万元。目前医院有创、无创呼吸机及Highflow设备不断加以扩容,尽全力满足现有重症床位的使用。
针对新冠相关症状用药,协和医院建立了主要防治药品目录,保障如退热药、感冒药、抗病毒药物、止咳药等药品的供应,保证紧缺药品供应。
对于重症患者,医院及时多方筹措新冠感染治疗药品,同时加大血液制品、激素类药品、抗生素等药品的库存管理。
发热门诊大力扩充发热门诊候诊面积,加急配备心电监护、呼吸机、床边B超、心电图机、方舱CT等。
记者罗兰通讯员王继亮聂文闻张玮彭锦弦陈有为熊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