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记者3日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热河生物群新发现一种长着恐龙头骨和怪异身体的白垩纪鸟类,命名为“朱氏克拉通鸷”。这一发现为解答鸟类如何由恐龙演化而来并演化出独有的形态特征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研究发现,克拉通鸷兼具原始与进步的特征。“它与兽脚类恐龙在头骨形态上相差无几,具有原始主龙类双颞孔的结构。这些原始特征表明,克拉通鸷并未演化出现生多数鸟类具有的头骨可动性。”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介绍。头骨可动性,即上颌可以独立于脑颅和下颌发生运动。这一特征在今鸟型类中已经出现,是鸟类得以利用鸟嘴完成大量精细动作的重要原因。
与之相对,克拉通鸷的头后骨骼却已具有大量鸟类的进步特征,包括骨化的胸骨、加长的前肢、缩短的尾骨、对握的脚爪等,表明其头骨和身体具有模块化的演化特征,头骨特别是颞区和腭区在演化上比较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