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武昌建城1800年,武昌也是明清两代武昌府府治所在。2022年上半年,施工人员在户部巷斗级营改造工程中发现一块长1米余的麻石,上刻“武昌府署地界”6个楷书大字。经武昌文物部门鉴定,初步判断为清代早期的武昌府署地界碑,这也是武汉地区首次发现武昌府署地界碑,对武昌古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可能放置到武昌城市博物馆展示
这块地界碑目前收藏在武昌文化部门的库房内。1月5日,记者在武泰闸体育场一间仓库内见到该碑,它和武昌区近年收集的石刻文物一起横躺在地面,碑面的“武昌府署地界”阴刻大字工整大气,一看就是古代官衙机构所刻。
同往探视的武昌区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峰介绍,1364年朱元璋改武昌路为武昌府,府治江夏县(当时江夏县管辖今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等区,府治位于今武汉市武昌区)。武昌府辖境相当于今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全境,以及武汉市的江夏区、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至1913年,武昌府才被废。
王峰说,武昌府署从明代开始一直到清代,都位于户部巷一带,这块地界碑的发现验证了武昌府署确实在户部巷一带办公。
清代武昌府署严格意义上讲在今天民主路小学西侧50米—100米,由于历史改造和变迁,这块界碑是在户部巷靠民主路的巷口南侧50米左右发现的。目前推测位于民主路北侧的武昌府署拆除后,界碑被附近居民搬到民主路南侧,用于建民房时砌地基了。
“武昌府署地界”碑原计划在原地安放保护,后考虑到武昌区今年要建一个城市博物馆,有可能放到城市博物馆公开展示。最后如何安置,要根据专家和有关部门意见研究决定。
“明清两代,武昌区是总督、巡抚、府、县4级官署治所所在地。武昌府署所在的户部巷一带是官署较为集中的地带,这块地界碑的发现对于研究明清武昌城的历史有重要意义。这块界碑是武昌古城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它的发现对今年纪念武昌建城1800年也意义重大。”王峰说。
“武昌府署地界”碑
对于追溯武昌府的方位十分关键
文史专家、武汉市社科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张笃勤分析,武昌城在明清两代曾经是湖广总督、湖北省、武昌府、江夏县四级衙门所在地,各种官衙林立。其中武昌府辖江夏、武昌、嘉鱼、蒲圻、崇阳、通城、大冶、通山、咸宁9县和兴国州,算是承上启下的一级官府。从明朝建元前夕朱元璋改武昌路为武昌府开始,直到1913年撤销,武昌府衙存在了500多年,是明清武昌城地标性建筑之一。
过去我们从历史文献和古老传说中知道武昌府的位置在汉阳门内,即今天的民主路以北的民主路小学西侧,但很少发现有关武昌府的实物和照片,这次发现的“武昌府署地界”碑对于追溯武昌府的方位十分关键,对丰富武昌城的碑刻资料乃至历史文物也有重要意义。
文图/记者万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