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汉派方言喜剧《伸着脑壳接石头》在武汉工人文化宫演出,武汉人熟悉的“嘎巴子”陆鸣第四幕出场,他精彩幽默的表演,一如既往迎来全场笑声掌声。
陆鸣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现任省、市文联副主席,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
从事曲艺表演创作近50年,陆鸣坚持扎根一线创作鲜活的文艺作品,用曲艺讲好武汉故事。担任武汉说唱团团长以来,陆鸣将出人才、出精品作为工作重点,为本土曲艺的发展接好班、传好棒。
用作品带大家认识武汉
陆鸣出生在汉口,从小说武汉唱武汉,他的艺术创作得城市滋养。
很多熟悉陆鸣的观众现在习惯在抖音、微博上每周与他“相约”,看“嘎巴子”秀才艺,听他讲武汉的历史和方言知识。陆鸣从2018年3月通过抖音发出第一条视频,5年来积累了一批“铁粉”。网友说,“看陆鸣,不仅为了开怀一笑,他讲的那些武汉故事回味悠长,这才是让大家开怀大笑的原因。”
陆鸣的网络作品中,《武汉那些事,陆鸣说路名》《说文明武汉话,写规范方言字》两个栏目最受大家喜爱。
别看一条视频短短两三分钟时长,前期资料收集却不易。“与地名有关的地方志资料不好找,书里或只有条目,没有故事性,延展不够,或网络资料准确性难把握,好些拿不准的地名故事只能暂时搁下来了,有些细节还需观众中的‘能人智士’一起来查找、丰富、确认。”
比方说“六角亭”,它的具体位置经陆鸣反复查资料,只大致确定在京汉大道和顺道街之间。一位“老武汉”留言:我就在六角亭附近长大的,它在顺道街和民意四路附近。“疑难解开了,观众这么关注,让我很感动。”
武汉话是西南官话,有很多古汉语的发音。长期以来,不少方言字大家渐渐不会写,也不会认了。《说文明武汉话,写规范方言字》栏目在这样背景下诞生。“要收集资料,还要讲出点味道来。”
“膼(zhuā),是踢的意思,组个词叫膼雨,你家可以韵啊:今天突降暴雨,你冇带雨具,四周也冇得避雨的地方,只有撒起胯子跑,那种感觉就像有无数只脚追在后头在膼你一样的。”这个字讲得形象又幽默。观众说:“陆老师说故事,不做作有意思!陆老师的武汉话,好听!”
用创作传递正能量
近几年,陆鸣创作的重心也延伸到了网络上,百姓生活、生态保护、抗疫故事等皆是他创作的源泉。
2020年1月24日,了解到防疫形势严峻,陆鸣和好友高妞合作,录制原创歌曲《武汉挺住》,为城市抗疫鼓劲,当晚就在武汉人的朋友圈转发刷屏了。那一年,陆鸣围绕抗疫陆续录制了60多个作品,以不同的曲艺形式生动展现了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事迹风采。
武汉的天气、特产、过早等都是陆鸣的创作素材。“看了他的作品,我对武汉这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网友这样评价陆鸣的创作。
2019年至2021年,陆鸣连续三年获得微博“武汉正能量网络大V”荣誉,他还积极参与公益宣传,担任“武汉反诈宣传志愿者”等。
记者钟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