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外垄断把报国情怀“存储”心中
2023-03-13 10:01:00 来源:武汉晚报

3月12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三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冯丹教授讲述了自己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故事。

她表示,自己团队研发的存储碎片整理和高效的检索技术,“已经让几款国产主流品牌手机性能提升了50%以上”。

“作为一线科研人员走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基层和科技创新的重视。”冯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鼓励,更是鞭策,自己将矢志不渝研究信息存储,把报国情怀牢牢“存储”心中。

正研发手机存储器“寿命预测”技术

“我们手机里有一个或两个存储芯片,如果对它管理不好,就会感觉手机越用越慢。因此要对存储芯片不断优化管理,我们的团队就是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冯丹说,这项快速检索技术的研发历经五年。

她表示,手机“卡、慢”的真正原因是手机上的文字、图片、视频信息越来越多,导致存储访问变慢。“有国产手机品牌找过来的时候,我们觉得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冯丹说,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将做大系统的技术应用到老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中,让一些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去年,又有两大国产手机品牌主动与冯丹团队建立了联合实验室。眼下,冯丹团队正在研究开发手机存储器“寿命预测”技术,即存储芯片的生命周期管理技术。

不断研发“中国籍”存储系统

“信息社会离不开海量存储,然而,我国在存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冯丹说,20世纪90年代,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现市面上的存储系统、存储设备都被国外垄断,没有一个“中国造”,于是下定决心,选定存储方向。

20多年来,冯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不断研发“中国籍”的存储系统、存储设备和存储芯片,让事关国计民生的海量数据存储得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更加高效。

依托国家863计划,冯丹担任海量存储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多家大型IT企业参与其中,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打破了国外对高端存储系统及其核心关键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存储产业从技术依赖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团队的成果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产存储系统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从立项前的不足5%发展到如今60%以上。”如今,冯丹也是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信息存储与光显示功能实验室主任。

仅去年以来,国内就有华为、海康、浪潮等数十家高科技企业向冯丹团队寻求存储技术合作。

“我和我的团队立志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我们和国内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下一代存储芯片,未来将从根本上解决国产存储芯片‘卡脖子’问题。”冯丹表示,国家需求就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当下,存储系统的存储介质芯片仍是薄弱环节。

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

接受采访时,冯丹用朴实的语言说,自己和团队要写好两篇文章,一篇是写到书本或期刊上,另外一篇是写在祖国大地上;做硬件就要啃硬骨头,做软件就要面对困难始终不软。

“存储器和存储系统是数据的载体,关乎数字经济产业安全、国家安全。”冯丹说,20多年来,她见证并参与了我国存储技术和产品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弱到强,深深体悟到个人小我之于“国之大者”的人生价值,也深深体悟到只有依靠科技自立自强才能赢得未来。

今年全国两会,冯丹提出了《关于加快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的建议》。去年全国两会,她提出的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信息存储产业升级为数字中国提供安全仓库、关于“东数西算”工程在湖北部署国家枢纽节点等建议,已被有关部门采纳,正在推进落实中。

“做科研有时就像攀岩,选定了一个方向,每一步都要踏牢抓实。”冯丹说,自己一颗初心,一路攀登,一直坚守,将牢记嘱托、砥砺前行,继续在信息存储领域深耕细作,为促进存储技术发展、存储国产化贡献力量。

记者高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