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宋磊通讯员郭育军徐琦)将河流、湖泊、水库、水务基础设施等数据集合在一张电子底图上,实现数据集成、集中应用。3月22日,记者从当日举行的2023年长江经济带(武汉)水·生态环境科技博览会上获悉,由武汉市水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水科院”)推进的“武汉市水空间一张图平台”已于近期完成,并投入实际运用。
“以往,湖泊、水库等水空间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部位,调取数据往往需要跨部门、跨人员,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武汉市水空间一张图平台”项目负责人、市水科院规划室负责人谢珊介绍,武汉市域内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堤防800余公里,这些水空间构成要素产生的数据极为庞大,亟需整合。“水空间一张图”通过整合全市地形、遥感、水资源和水务基础设施空间信息和属性,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水务规划研究提供基础平台。
谢珊介绍,该项目于2021年底启动,由市水科院成立项目组,采用高精度地形图和高清遥感影像图作为底图,在对已有的全市水空间数据进行汇集和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甄别,通过实地查勘调查、遥感影像对比等方式进行查漏补缺和修订,于2022年7月基本形成“水空间一张图”的框架和数据库。“这就相当于零散的数据有了一个统一的‘底板’。”
谢珊表示,下步,“水空间一张图”将探索从平面图升级为三维立体图,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将河湖及设施进行仿真模拟,结合遥感、GIS、物联网、北斗、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搭建水务数字中心平台,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和精准化决策,加快实现流域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的“四预”功能,为城市内涝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城市水务核心业务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