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通讯员林晓清李良栋谢小琴记者汪洋)新学期开启,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陆续迎来1300余名第二批入驻师生。3月,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把“开学第一课”移到车间、搬进企业,理工学子们分赴东风汽车公司、新华光等襄阳知名企业,深入一线生产车间和建筑工地,与企业负责人、行业专家、技术骨干交流互动,近距离体验汽车测试、装备制造等。
此次“开学第一课”是武汉理工大学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切实推进新时代校地合作,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和区域企业人才供需对接的又一实践。上课地点设在企业车间,同学们将课堂所学运用到企业所需,亲手实操工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寻找论文“载体”,提前为襄阳地方企业精准投递人才。
入驻襄阳示范区车辆工程专业的钟钊同学说:“来襄阳示范区实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校不仅为我们安排了与专业相匹配的企业开展实习实践,还选配了工程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学院老师给我们全程指导。”
据了解,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位于襄阳市东津新区,规划面积6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示范区充分融合了武汉理工、襄阳市政府、地方科创企业三方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强大优势,精准聚焦襄阳市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汽车、化工等支柱产业需求,联合探索打造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教融合、资源配置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共建共享共赢的创新生态园区。
为切实推进新材料及交通运载装备等领域的联合攻关,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襄阳市联合武汉理工大学等10余家共建单位,在示范区内挂牌成立了湖北隆中实验室,组建了由院士等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多学科融合、年轻化、国际化的科研创新团队。截至目前,湖北隆中实验室已收集襄阳企业技术需求600余项,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100余场,发布科技成果500余项,达成科技合作意向110余项,逐步构建了“企业出题、实验室答题、政府协助解题”的新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攻关模式,为湖北省和襄阳市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汽车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