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放流中华鲟接近800万尾
2023-03-29 06:02:00 来源:武汉晚报

武汉晚报讯(记者金文兵通讯员史凤玲)“今年,预计将有30万尾中华鲟放流入江。40年间,我们放流中华鲟接近800万尾。”3月28日,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举办“中华鲟保护日”研讨会,中华鲟研究保护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透露相关数据。

当天,武汉水域共放流2300余尾中华鲟。3月25日,宜昌水域放流“中、青、幼”相结合的子二代中华鲟10万尾,后期还将放流10万尾。危起伟说,根据我们前期了解的信息,预计今年长江流域将放流共约30万尾。

危起伟说,中华鲟是我国分布地理跨度最大的特大型鱼类,是目前长江唯一仅存的长距离江海洄游性鱼类。同时,它又是长江乃至我国保护难度最大的水生生物之一。国家和地方花费了40年的保护努力,这一物种目前仍在灭绝边缘。

危起伟透露,1983年,我国实现了葛洲坝下游的中华鲟(野生亲鱼)人工繁殖,随后放流子一代仔鱼584.55万尾。1999—2009年,放流135.85万尾。2009年在宜昌和荆州放流了6批42.5万尾。2010年开始放流子二代中华鲟,2010—2018年累计放流10万尾。2019—2021年,放流4.3万尾。2022年子二代繁育取得突破,放流超过32万尾,其中放流子一代与子二代的后代“子2.5代”5万余尾。

目前为止,中华鲟人工放流接近800万尾,但这一数量仍远远不足以恢复中华鲟的自然种群。因为,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在野外环境里,中华鲟最后一次自然繁殖是2016年,2017—2022年连续6年一直未发现自然繁殖。目前,长江葛洲坝下游中华鲟“准妈妈”(产卵群体)的数量已经不足20尾,自然种群极度濒危。

因此,危起伟建议,以《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为指引,提出更有操作性的优先计划。比如,全国现在仍然保有3000尾子一代中华鲟,希望尽快启动中华鲟“陆—海—陆”保种工程建设,利用长江十年禁渔与这批中华鲟的繁育高峰期相吻合的黄金窗口期,保住“火种”,加快培育种群。

危起伟乐观估计,相信经过8~10年的不懈努力,长江和近海生态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得以显著恢复,中华鲟自然种群有望恢复自然繁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