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旅游市场热度持续上升,户部巷日均客流量约8万人,周末更是增至13万人。为让游客拥有更好的体验感,户部巷管委会依托路长制,号召商户、志愿者、周边工地建设者共建共治共享。
联合施工单位艺术改造安全通道
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推行路长制,畅通市民参与城市治理渠道。
30日上午,来自武昌区各个街道的路长们参加“路长讲坛”,跟随户部巷路长桂杰沿途走访了数十个点位,了解如何通过共建共治方式解决问题。
位于解放路与民主路交会处的户部巷入口,新增了一座钢结构通道,约50米长,与周围街区环境相融合,毫无违和。“其实这是武昌古城斗级营综合改造提升项目工地的安全通道。”桂杰介绍,工地要搭建一座塔吊,为了防止高空坠物,要搭建安全通道,他们多次联系施工单位,最终确定修建一座艺术化的安全通道。
“传统的安全通道是钢管脚手架,比较简陋,但是斗级营综合改造提升项目位于蛇山与户部巷之间,紧挨户部巷,桂杰路长多次联系我们,为了不影响街区整体风貌,决定对安全通道进行艺术设计。”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王岳峰说,通道主体是一座双层钢结构防护棚,下一步将结合传统古城风格,进行艺术化装饰,减小斗级营施工对户部巷的影响。
“今年是武昌古城建城1800周年、户部巷开街20周年,我们非常支持并期待斗级营改造,改造完成后,也会为户部巷吸引更多游客。”桂杰笑着说。
据了解,斗级营改造项目设计有一座地下停车场,届时将极大解决户部巷停车难的问题。
120多个垃圾桶增加小拉环装置
户部巷街区主要由4条街巷组成,有350余家商户。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日均垃圾量约10吨,最高峰达到30吨,管理难度非常大。
跟随着桂杰的脚步,记者在户部巷看到垃圾桶都配备小拉环。据了解,这是桂杰主动联动环卫部门,给户部巷120多个垃圾桶配备的小拉环装置,不用碰垃圾桶,就能打开桶盖,很好地解决了游客主动扔垃圾的难题。该项创新被评为全市卫生城市创建经典案例。
商户主动出资修路共建共治
随着客流量日益增大,户部巷商户的日销售额也节节升高。“环境好了,游客多了,也离不开商户的共建共治。”桂杰说。
邵品记武汉热干面老板邵世棕是户部巷商会副会长,他介绍,自由路一处公共厕所旁边的道路有破损,由于周边居民、游客多,商户商议后决定由商会出资5000元修路。“我们是主动出资做这件事的,因为户部巷的环境越好,我们的生意就会更好。”
李福林是湖北特产店的老板,他准备自费购买一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放在公共区域。“我经常看新闻,AED可以为救治心梗病人赢得时间,户部巷游客多,我决定自己出钱购置一台。”据了解,他还将自己门面的一部分改成服务便民站,方便游客。
优化营商环境,每个人都是“局内人”。桂杰说,户部巷350余家商户都是路长制工作中强有力的社会力量。从夏天的绿豆汤到冬天的姜糖茶,户部巷商会在爱心商户谈老板的影响下,与管委会合作用“爱心冰柜”传递爱心,为数千名户外劳动者送去了温暖。
今年,户部巷联合中华路小学组建一支“户部小侍郎”志愿者服务团队,讲述武昌历史、户部巷故事,同时通过“户部小侍郎”职业体验活动参与街区治理,培养小学生们的主人翁、爱护环境意识。
武昌区城管执法局路长制专班负责人介绍,开办路长讲坛,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园地,更是要通过这种交流,提升管理理念,形成路长文化、城管文化。借路长制这个机制,再次把区、街两级执法队伍粘合起来,共同服务,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
记者陶常宁通讯员殷莉红费帆曹雯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