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手挖开自家鱼塘还湖并当“湖管家”
2023-04-06 09:18:00 来源:武汉晚报

5日上午7时,蔡甸区桐湖办事处东北湖,湖面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数只白色水鸟掠过清澈宽广的湖面,不时传来啾啾鸟鸣。

一条水泥小路经东北湖向通顺河桐湖段水系中央延伸,路两旁有不少已被废弃的大小不一的鱼塘,如今塘里长满水草,塘边则是废弃的农舍,记录着曾经丰收时的火热。

正在巡湖的王庆永望着眼前的湿地美景,感慨不已:退塘已经4年了,记忆里的湿地回来了。

养殖大户亲手挖开自家鱼塘

50岁的王庆永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这是他长年累月在湖里讨生活留下的印记。

20世纪80年代末,参加工作才两年的王庆永,遇上了桐湖农场全面推行“职工承包、家庭经营”改革,王庆永也承包了20亩鱼塘。“到了2000年前后,我在20亩精养鱼塘里养殖鳜鱼,一年可赚20万元,算是提前步入小康。”王庆永说道。

然而,这些大大小小围垸、圩埂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2019年,蔡甸区全面实施退养还湖。

当香城大队大部分养殖户还保持观望态度时,王庆永第一个卖掉投料机、拆除增氧机,亲手用铁锹铲掉了自家鱼塘的圩埂,一次退出了10个精养鱼塘共计103.5亩。“退养,心里肯定舍不得。还湖,为子孙后代留生态资源。生态环境好了,旅游饭可比养鱼香。”王庆永坚定地表示。

时任香城大队书记董长堤回忆,王庆永是大队里的养殖大户、致富能人,他都签了,大家也都跟着签。截至目前,桐湖办事处收回水域承包权510余亩,其中香城大队收回150余亩,涉及大小鱼塘20个。

退出精养塘,王庆永则当起了“湖管家”。他受桐湖农场委托负责管理180亩的东北湖,“人放天养”不投饵施肥,让鳙鱼、白鲢、鳊鱼吃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每年只在冬季实行一次大捕捞,可捕捞鲜鱼五万斤。捕完之后,在12月中旬再投放鱼苗。

短短数年,东北湖水质就从劣Ⅴ类提升到Ⅳ类。好生态引得游客来,王庆永还在湖边办起垂钓场。“不久前,一家企业组织了200多名员工到钓场举办职工垂钓比赛,一天的纯收入就有2万元。”王庆永说道。

鱼塘变湿地,野生动物回来了

“湖泊必须由大家一起维护,只要一家排污,一湖水都会臭。”王庆永说道。

2021年,王庆永听说桐湖办事处征集民间河湖长,主动报名。从此,巡视堤岸,清理湖岸垃圾,宣传湖泊保护知识,阻止非法捕捞捕猎,成了王庆永每日要做的事。

一次阻止非法捕鸟事件,让王庆永倍感自豪。今年2月的一天清晨,他在一次巡湖任务中,发现两名50岁左右、非本地村湾男子,鬼鬼祟祟拎着绿色蛇皮袋步行在堤堰上。“大清早谁往湖上走,顿时觉得很蹊跷。当时大吼一声‘在干嘛’,那两个人丢下蛇皮袋撒腿就跑。”王庆永解开蛇皮袋发现是两只大雁,当即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

王庆永救鸟的故事收到大家的点赞,让他更有干劲。王庆永发动香城大队30余名职工,组建了一支生态保护志愿服务队伍。一万多亩湖泊,30公里岸线,这支巡湖队一周至少转一圈。

让王庆永感到欣喜的是,鱼塘变湿地,一些童年记忆里的野生动物回来了。“冬天,湖面上候鸟遮云蔽日。地上,野猪、兔子、野鸡、獾时常可见。有次还遇见了麂子,它动作很敏捷,一下闪进芦苇荡。”

王庆永的付出获得大家的认可。不久前,他入选2022年度武汉市十佳民间河湖长。王庆永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呵护下,桐湖水乡会更加美丽。

记者张衡通讯员周雄刘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