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心脏移植15年完成1000例
2023-04-18 06:02:00 来源:武汉晚报

“突破1000例的纪录并不是刻意为之,只是千百次拯救后的水到渠成。”一句质朴的话语表达了一支全国顶尖心脏移植团队的心声。4月13日,经过146天等待,11月龄心衰女婴悦悦(化名)终于等来“适配”的“救命心”,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迅速率团队为悦悦进行心脏移植。目前悦悦生命体征稳定。

4月17日,协和医院对外宣布,本次手术是不断挑战亚洲最小换心儿纪录后,再次创造心脏移植领域的新纪录。自2008年9月董念国教授团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以来,该团队已完成1000例心脏移植手术。董念国表示,目前该院在儿童心脏移植数量与质量上明显超过国际平均水平,比肩美国顶尖儿童心脏移植中心。

从北京打“飞的”来汉

寻求“心”希望

2022年4月,林女士成功诞下女婴,取名悦悦。悦悦6月龄时突然休克,昏迷不醒,在北京一家大型医院抢救后,意识逐渐恢复。经该院儿内科医生诊断,悦悦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已到终末期心衰阶段,只有心脏移植手术才能迎来生机。

去年11月18日,林女士和丈夫带着女儿乘飞机直奔协和医院。经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诊断,悦悦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室球形扩展、收缩功能显著减低,EF(射血分数)值15%,心功能极差,此时悦悦的病心已扩张至同龄儿童的三倍,生命岌岌可危。抵达当日,悦悦就被收治到心外科ICU,一边治疗,一边等待匹配的供心。

146天苦等“救命心”

医护变身“临时爸妈”

由于悦悦的病情时好时坏,小小的她一直待在ICU病房接受治疗,重症医护们变身“临时爸妈”,从日常治疗到幼儿启蒙,大家主动担起照顾悦悦的重任。医护人员悉心教她说话、爬行甚至走路,如今,她已经能清晰地喊“妈妈”等简单词语。

4月12日,在悦悦一家“苦守”146天后,终于等来宝贵的“救命心”。根据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RTS),董念国教授接到消息,广州有一匹配的心源。这颗供心来自2岁的幼儿,因治疗无效宣告脑死亡,家属愿意捐出心脏,希望孩子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当晚,心外科“护心跑男”团队的孙永丰医生一行三人连夜搭乘航班赶赴广州,于翌日上午将这颗“救命心”安全送抵协和医院。

沉睡290分钟心脏再启动

悦悦获重生

4月13日上午,协和心血管病医院负责人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为首的心脏移植团队,与麻醉科、体外循环、手术室等多学科团队正式开启了一场生命接力赛。

从离开捐心幼儿的身体,在运输过程中接受冷保存,到植入小悦悦体内,这颗供心经过290分钟的沉睡,重新跳动起来。手术宣告成功,这也是在该院完成的第1000例心脏移植。

4月14日,术后第一天,悦悦就苏醒。当日下午,悦悦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生命体征稳定。

董念国教授介绍,悦悦术后还将面临感染、排斥反应及肺动脉高压反应等各种难关,协和护心团队将会对她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照顾。

悦悦是董念国团队完成的第154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

1000例心脏移植手术背后

是创新和坚守

自2008年9月至今,协和医院完成心脏手术1000例,其中儿童心脏移植154例,手术量均居于世界前列。权威数据显示,协和医院心脏移植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1%、84.0%,比肩美国Cedars-Sinai等国际顶尖移植中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来,董念国教授团队潜心探索:为了护送一颗颗宝贵的心脏,“护心跑男”每年“奔跑”30万公里,为中国心脏病患者跑出“极限心脏移植”的中国模式:他们打破常规,改进供心保护方法,将供心冷缺血安全时间由4个小时延长至6—8小时;他们挑战极限,成功施行全国最高龄心脏移植(76岁)、亚洲最小年龄/最低体重(53天3kg)心脏移植;他们攻坚克难,置入地道“中国心”——全球尺寸最小、重量最轻的磁悬浮离心式人工心脏。

4月16日,董念国教授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委员会会长。作为国内心脏移植及复杂先心领域的顶尖专家,董念国教授更加看重的是培育后备力量,他走遍全国数百家大小医院推广心脏移植技术,还在2018年创建中国心脏移植培训基地,目前全国80%心脏移植青年医生都曾来此学习。

记者罗兰实习生张伊倩通讯员聂文闻陈有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