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替儿还债“信义老人”义务当宣讲员
2023-04-24 06:02:00 来源:武汉晚报

武汉晚报讯(记者张衡通讯员王佩玺朱碧春)“那时日子过得很苦,只要攒到两三百元,就赶紧给债主送去。省吃俭用,也要搭白算数,信守承诺。”4月21日上午,蔡甸区张湾街道运铎小区,77岁的朱耀堂、78岁的吴清安夫妇拿出一本本荣誉证书,为小区居民讲述证书背后替儿还债的故事。

1986年,两人的独子朱方国被查出白血病,朱耀堂和吴清安夫妇俩决定倾尽全力为儿子治病。朱方国每年要住几次院,每次治疗夫妇俩都要找亲戚朋友、村子里的邻居借钱。朱方国病情稍好,一家人就开始挣钱还债。有时钱还没还上,新一轮治疗又开始了。就这样循环往复,儿子的病治了19年,花费36万元。

2005年,朱方国去世,留下8岁的女儿和11万元的债务。这些钱,有些是老两口借的,有些是儿媳代素霞借的。好心的村民同情二老的境遇,都不打算要他们还钱。借的钱,村民没要他们写过一张欠条,但老两口笔笔账都记在心里。

当时,朱耀堂已经退休,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费是家里最主要的收入。为了尽快还清债务,老两口成天在4亩田地里忙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在田里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只为打下更多的谷子、摘得更多的棉花、收获更多的蔬菜。田里的作物收回后,老两口只留下基本的口粮,其余的全部拿去卖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9年里两位老人用蚂蚁搬家的办法还清了所有欠债。

虽然老两口替儿还债的事情已过去10年,但老两口的事迹一直影响着当地居民。去年7月,老两口从村湾搬进带电梯的农民还建房,义务担任起街道文明乡风宣讲员,为乡亲们讲述曾经的过往,让诚信和践诺成为知音故里最美底色。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