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的不易,不仅体现在从穿刺“手抖”练成“一针见血”需要数年磨一“针”,还体现在听得懂孩子们的哭声、能理解孩子们通过哭声传递的情绪。面对“无言”的患者,儿科护士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超强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
武汉儿童医院王沛
新生儿血管细如发丝,13年练就打针“超能力”
早产出生、体重不足2公斤的“巴掌宝宝”,手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学会了吃奶,一逗就笑。在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工作13年,主管护师王沛和同事为数万名这样的患病新生儿当“临时妈妈”,凭借精湛的护理技能、细心耐心和爱心,陪伴患儿脱离危险、收获健康。
新生儿外科是个特殊的科室。这里的宝宝最小的刚出生几小时,大多患有先天性疾病,出生后就要接受手术治疗,有些还需要做二次手术,对护理和喂养的要求很高。给这些宝宝打针、输液、动静脉采血、吸痰、洗胃、雾化、排痰……难度更是倍增。
为此,王沛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护理技术:新生儿血管细如发丝,她手持针头精准定位,一针成功;体重不足2公斤的早产儿,刚做完手术,用药剂量常精确到0.1毫克,她精密称量,确保精准用药。除了三查七对执行医嘱、准确无误完成治疗,还要照料宝宝的日常生活,喂奶、换尿布、剪指甲、洗头、擦身。宝宝们不会说话,只会用哭声来表达诉求,王沛和同事变身“临时妈妈”,每天穿梭在暖箱之间,24小时悉心照料。当宝宝啼哭不止时,她及时温柔安抚,在宝宝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抱在怀里哄逗,给予安全感。
新生儿科的仪器设备多,患儿病情重且变化迅速。为提高护理专业修养,王沛多次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学习及技能比赛。2022年9月3日,在北京进修的王沛和同伴到天安门广场参观完升国旗仪式,路遇老人心搏骤停,她们直接跪在地上,为老人紧急施行心肺复苏,坚持到20分钟后救护车赶来,老人平安脱险。她也因此被广泛称赞:“这一跪,真美!”
“不论是面对新生宝宝,还是突发疾病的普通群众,‘敬畏生命、救死扶伤’永远是我们护士的职业信念。”王沛说,护士是个平凡的职业,平凡中却蕴含着伟大,没有豪言壮语,唯有默默奉献与耕耘,凭借高度的耐心、细心、爱心与责任心,呵护每一个生命。
记者王春岚通讯员高琛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民医院周娟
会“童声”翻译、会“抓病毒”的白衣姐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民医院儿科护士周娟在10年的护理工作中,始终用灿烂的笑脸和精湛的技术让一个个患儿绽放笑容,安抚每一位紧张焦虑的患儿家属,并及时有效沟通病情、对症处理,指导家属合理搭配患儿饮食和注意事项。
2022年年底,患儿娇娇(化名)的妈妈将一面写着“热情服务”的锦旗送到周娟手中,她拉着周娟的手感激地说:“你又是帮忙照看孩子,又是在我们不方便的时候给她喂饭,感谢你呀,周护士!”
娇娇妈妈介绍,孩子从小就来这里看病,现在已经10岁,是周娟的“老朋友”。第一次来医院时,孩子还小,哪里不舒服说不清楚,只是一直哭,娇娇妈妈只能干着急。多亏周娟及时“翻译”和安抚,孩子才稳定下来,后来很快痊愈并记住了这位白衣大姐姐。
“因为孩子表述能力差,免疫系统不成熟,抵抗能力差,病情变化非常快,如果不能及时‘翻译’并进行确诊和治疗,就会十分危险。所以需要我们和医生反复耐心排查,时时关注病情,并多和家长及时沟通。”周娟说。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会不舒服吗?因为有个小病毒跑到了你的身体里,姐姐现在帮你把它抓出来。”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民医院儿科输液室内,周娟在和患儿说话间便完成了输液穿刺。
平时认真进行护理查房,对高热惊厥、腹泻等不适表现及时发现,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种抢救工作。休息时,周娟也闲不下来,喜欢动手创新,并和同事制作出“婴儿车输液架”,大大减轻患儿家属照顾困难,受到家属的欢迎和好评。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民医院儿科负责人介绍,儿科护士对穿刺水平总是精益求精,周娟在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针穿刺技术同时带领儿科团队一起学习,提高儿科团队穿刺成功率,还主动申请去上级医院进修新生儿科。她主动和同事拓展了儿童静脉留置针输液、动脉采血等,减轻患儿打针、采血困难,减少反复穿刺痛苦的同时,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记者张越实习生杨浩通讯员凃巧先王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