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身边,他们把坚守当作信仰
2023-05-03 09:46:00 来源:武汉晚报

血液不可替代,生命无法重来。他们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大街小巷,为生命护航。他们用坚守和奉献丈量生命的长度,生动诠释了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把坚守当作信仰,融入到爱岗敬业。

武汉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护理团队

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奔赴采血一线

13个固定献血点和13辆流动采血车分布武汉三镇,每天约1000人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承担这项重要工作的是武汉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的108名员工。一年365天,他们风雨无阻奔赴采血一线。

4月27日一早,天空淅淅沥沥下起小雨,34岁的尹慧娟像往常一样来到武汉血液中心领取当天需要的医用耗材、食品饮料和纪念品后,乘坐小车赶往位于武昌区中南路的献血点。搬物料、搭帐篷、摆桌子……大家轻车熟路地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开始接待献血者。

“街头采血有淡旺季之分,临床用血却没有。”武汉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负责人熊晶介绍,前些时为了缓解春节后临床用血的紧张局面,企事业单位和各大高校积极组织动员,开展团体献血活动。开往远城区的献血车,最早清晨5点半便从中心发车,晚上7点半以后才能返回中心。3月期间,科室全员上班天数都在25天以上,多数人工作27天以上。

献血者和采血者之间是一场有着共同信仰的双向奔赴。熊晶说,不少采血护士都是固定献血者,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打消群众的顾虑。据不完全统计,武汉血液中心在职员工368人,近4年来献血人数1085人次,超过75%的职工都有献血经历,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有28人。

2022年,献血服务科108名成员接待献血者17.1万人次,全血献血量达29.8万单位(59.6吨),在全面保障血液质量的同时,献血者满意度持续升高,最高达99.97%。团队先后获得省、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以及“青年文明号”“武汉市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12年为武汉捧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记者武叶通讯员聂东航肖莉娇

武汉市急救中心樊莉萍

胆大心细,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

4月19日8时,47岁的主管护师樊莉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武汉市急救中心汉口急救站,对救护车内外进行消毒,检查车载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更换氧气湿化瓶,补齐药箱里的药品,接着组织人员交接班。去年,樊莉萍在一线工作近30年后转入管理岗,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为院前急救做好服务保障。

1993年,樊莉萍从武汉市卫生学校临床护理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武汉市急救中心工作。

樊莉萍参加工作没多久,汉正街一栋居民楼深夜失火,一名患病卧床的老人困在顶楼,家属同时拨打了119和120。当时,现场明火已被扑灭,但警报尚未解除,樊莉萍顾不得多想,随消防人员一起摸黑爬上顶楼,将被困老人成功救出。事后,年长的同事打趣樊莉萍:“初生牛犊不怕虎,你是真虎啊!”

前辈们告诉樊莉萍,干急救要胆大心细。起初,她还不大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自己也有了切身体会。有一次,一位老人在马路上被一辆私家车“刮倒”,群众见状忙拨打了120,但当樊莉萍和同事们赶到现场时,老人却摆摆手表示双方已协商解决,不需要救护车了。樊莉萍注意到,老人前额有明显外伤,虽然当下意识还比较清楚,但出现呕吐、反应迟缓等信号。她复盘老人摔倒的经过,判断老人可能存在颅内出血的风险。在樊莉萍的坚持下,老人被就近送医检查,经检查果然发现颅内大量出血,好在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急救工作平凡而琐碎,但人命关天,要做细致并不容易。”2022年,樊莉萍调离一线,岗位变了,初心不变。在过去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累计抢救患者8000余人次,其中危重患者3000余人次,心肺复苏成功30余人次。她经历过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淬炼,圆满完成各项医疗救援任务。

记者武叶通讯员李爽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