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增智,他们是护理界的“学习星”
2023-05-05 06:03:00 来源:武汉晚报

学以增智,学以提能。无论是在一线的护理工作,还是在幕后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他们始终脚踏实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凭着满腔热情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努力推动医院护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肿瘤医院刘畅

给护理插上“智慧”的翅膀

身着一袭白衣,头戴燕尾帽,穿梭于病房中,给病人打针发药,量体温测血压。这是许多人心目中护士的模样。2018年7月,刘畅带着对护士这份职业的美好憧憬,入职湖北省肿瘤医院,开始他的人生新旅程。

“尽职尽责,用心护理,以同理心对待每一位患者,能够做到换位思考。”这是刘畅刚参加工作时,给自己的“定位”。在临床工作中,他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项工作,确保患者的每一个医嘱、每一项护理操作都能够准确执行。作为科室少有的男护士,当同事们有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搭把手,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他的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在医院评先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十佳护士”。

互联网技术、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行业带来极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信息化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保障病人安全、指导临床护理决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1年3月,刘畅从临床抽调到护理部,协助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全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脑洞大开”,发现临床中的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去找到解决的办法。

刘畅买回了一大摞计算机专业书籍和笔记本电脑,每天晚上如饥似渴地恶补信息化专业知识。他常常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一个通宵。

上班时,只要一有闲暇,他就深入到各临床科室,收集临床护理需求和信息,穿梭于护理部、信息科。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2022年6月,湖北省肿瘤医院护理信息化工作平台顺利上线。

为保障移动护理终端PDA等护理信息系统“不掉线”,刘畅做到24小时都“在线”。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凌晨两三点,只要临床中护理信息出现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加班加点解决。

说起从事护理信息化工作的体会时,刘畅表示,护理信息化的推广,为实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的目标提供了保障,使患者的满意度和就医体验得到明显提升。

记者唐智峰通讯员张智

武汉市第五医院吴念秋

对患者“较真”对工作“较真”对自己“较真”

“爷爷,下回不要再来了。”这是武汉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护士吴念秋对离院患者特殊的叮嘱,消化内科很多老人不遵守医嘱,因此会反复住院治疗,一来二去很多患者跟吴念秋变成好朋友,每次离院吴念秋也都忍不住叮嘱他们:“要听医生的话,不要再乱吃东西了,照顾好自己,下回不要再来了。”

33岁的吴念秋今年已经从事护理工作10年。回顾10年前,她还是一个连跟病人都不敢说话的小姑娘,现在已经可以游刃有余地跟病人唠家常。10年的工作经验不仅改变了她的性格,也让她对声音极度敏感。晚上在值夜班的时候,病房里有一点响动都会让她立马警醒。

身边与她相熟的同事提到吴念秋,都说她是“较真”的人,她们说,“较真”的吴念秋对工作总有她自己的一套标准。根据医院的要求,护士上夜班的时候需要隔一个小时去巡一次病房,但是如果病房内有一些特殊病人,吴念秋基本上隔10分钟会去看一次。吴念秋说:“这些病人年纪比较大,有些是危重症,我担心会有什么意外,就会多去几趟。”

如果在吴念秋巡房的时候,发现有患者去卫生间不在病床上,那她一定要先去卫生间门口喊一声,等患者回应后她才离开。然后计算好时间她又会折返病房,一定要亲眼看到这名患者安全躺在病床上休息她才放心。

2023年4月初,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因为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入院时情绪烦躁,极度不配合。吴念秋担心他晚上从病床上摔下来,从凌晨1时她上晚班开始就一直守在患者身边,直到凌晨5时。

科室需要“内镜助手”,吴念秋又开始跟自己“较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内镜。“内镜助手”和普通护士不一样,专业性很强,经过大约两年的持续学习,她最终通过专业培训,成为一名合格的“内镜助手”。

对于同事对她“较真”的调侃,她也只是笑笑:“我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么做能让我心安。”

记者赵怡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