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民桥”折叠降坡变身亲民桥
2023-05-18 06:02:00 来源:武汉晚报

中南路口的行人过街天桥投入使用近8年,可市民过马路还是喜欢走地面,只因为楼梯太陡,走得累,电动车难上。今年“五一”前,改造完成的中南路人行天桥投入使用了,行人楼梯改电动扶梯,非机动车通道从原来的1∶4改造为1:10,坡度从25度改造为10度,电动车轻松上下桥。17日,记者现场探访改造后的中南路口,地面上的行人过街红绿灯取消了,路口的车辆排队现象明显改善。

武珞路上的最大堵点亟待破题

中南路武珞路路口,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一环内的一个丁字形重要路口,周边商圈繁荣,还有武汉小学、武珞路中学等学校。2023年5月前,高峰期间拥堵情况严重,武珞路双向高峰流量为6709辆/小时,中南路双向高峰流量为8482辆/小时,远超设计流量,其中武珞路西进口拥堵情况最为严重,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迫在眉睫。

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人流、车流交织,中南路车流量大,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都有通行需求,为了通行安全,就要分别给通行信号时间,每多20秒行人过街时间,路口至少要多15辆机动车排队。将少有人走的中南路天桥用起来是最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办法,为此武昌区交通大队进行了全方位走访调研。

在走访调查中,市民纷纷反映:中南路天桥的坡度大,电动自行车开上去难度大;年纪大的人上中南路天桥比较吃亏,走地面层比较方便等。能不能将利用率不高的天桥进行改造,方便市民通行?武昌交警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支持。“中南路武珞路路口天桥改造”成功立项,武昌交警从“末端管理”转向“源头干预”,参与道路设计、优化,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的“四同步”。

为解决天桥坡度问题,交管部门和建设部门全面测算,决定拆除现状1∶4梯坡道,新建一对上下双行自动扶梯,并新建1∶10坡道,同时封闭地面过街通道,对渠化岛进行改造。

降坡后的中南路天桥很受欢迎

外卖小哥李师傅经常跑中南片区,多的时候一天要通行中南路口10次,“我每天从中南路往武珞路方向送外卖,肯定是走地面层,天桥上不去,这就免不了与机动车混行,抢时间时,就在机动车中间穿,确实挺危险的。”4月28日,改造后的中南路武珞路路口天桥通车后,李师傅改走天桥了,“现在上桥的坡度变缓了,通行很顺畅,我觉得挺好,还不用等灯,既节省时间,也保证了安全”。

记者在现场看到,跟原来的天桥坡道相比,供非机动车走的坡道被拉长了,为了节省空间,采用了折叠的方式,外卖小哥的电动自行车通行起来一点也不吃力,轮椅推上推下也无障碍,市民赵先生第一次骑着电动车上这座天桥,“以前走这个路口说实话是有点紧张的,因为转弯车太多,担心大车的视觉盲区,今天从天桥上走,感觉安全多了!”

在中南路一家银行上班的邓女士说:“虽然每天上班都要过马路,但从来没有上过天桥,因为自己穿高跟鞋上下桥太累人了,现在上桥坐扶梯,那肯定走天桥了,多安全呀!”

记者看到,为进一步规范桥面通行秩序,避免因行人与非机动车混行发生的交通事故,武昌区交通大队还在天桥上施划了分道线,设置标志、标牌,提醒市民“请靠右行驶”“电动车礼让行人”。

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市政设施科陈帅介绍,这座人行天桥采用智慧桥梁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视频监测、结构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电梯万一出现故障,可以通过视频监测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安排维修,确保行人通行安全。”他介绍,每天7时至晚上9时,城管部门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对中南路人行天桥进行保洁、电梯值守,为市民服务。

记者魏娜陶常宁通讯员李佳张鹏高梓健殷莉红费帆实习生余若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