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恋物癖:好灵感和怪趣味
2015-02-28 16:14:00 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极致恋物癖:好灵感和怪趣味

2015-02-26 禽禽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 \

ibookreview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微信ID:ibookreview

『与235000智慧型微友同路同行』

编者按:安迪?沃霍尔、杉本博司、Damien Hirst……当代艺术迷们大概对这些名字早已耳熟能详,他们的作品想必各位也并不陌生,可是你知道这些大师艺术创作的背后喜欢收藏些什么吗?如果把他们的私人收藏癖展出来……



近日,伦敦的Barbican艺术中心就搞了一个这样的展览,它们陈列了14位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的私人收藏。这些物件们不仅仅展示出艺术家们的怪趣味(从战争遗物到动物标本再到玻璃眼球,谁都不许反驳书评君说他们怪趣味),也呈现出了战后美国流行文化、前苏联文化的斑驳记忆。此外,还暴露了艺术家的生活、创作灵感和动机。它们究竟和他们的艺术创作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这个展览可不止让你们猎奇那么简单!它试图探讨艺术家们的恋物癖,和那些藏品对他们艺术生涯到底有多重要。比如哪些物件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趣味点、甚至一些藏品本身也早已成为了艺术家们创作出的作品的一部分了。


有关艺术家和他们的收藏品之间关系是个很有趣话题。这个两层的展览为每位艺术家留出了不同的屋子和空间,把所挑选出的艺术家的收藏品和他们的代表作放在一起,生活癖好和工作之间的桥梁就这样被搭建了起来。你可以很容易地从私人收藏中找到他们艺术作品里的线索和风格。

安迪?沃霍尔的收藏



▲安迪?沃霍尔的收藏品


▲安迪?沃霍尔收藏的饼干罐子


可乐罐,梦露与毛泽东,鞋子与牛头,它们即是它们自身。安迪?沃霍尔是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是波普艺术的代言人。他还是个跨界达人――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的名头都挂在他身上,他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代表作


除此以外,安迪沃霍尔也是消费时代的超级购物狂,他有个五层的房子,里面有12间屋子,都装满了他淘来的尖儿货――从旧家具、书本、珠宝到玩具,什么都有。这个展览展出的物品实在只能是冰山一角。


杉本博司的收藏


▲杉本博司收藏的玻璃眼珠

“如果说荒木经惟是个色情摄影家,那么杉本博司就是哲学摄影家”。时间、记忆、梦想以及历史是杉本博司摄影的主题。他往往在摄影中加入自己的思考。


▲杉本博司的代表作《海景》

这位今年67岁的摄影师将镜头对准自然历史博物馆、老式影剧院以及世界各地广阔无垠的大海,呈现出一幅幅冷静凌厉的作品,黑白的影像世界于宁静无声处震撼人心。他的作品横扫国际各大拍卖会,创下的亚洲当代摄影拍卖纪录至今尚无人能超越。而他收藏的50只还暴着血丝的逼真的玻璃眼珠子,更令人瞠目结舌。


Damien Hirst的收藏


▲Damien Hirst收藏的解剖模型

Damien Hirst,在当代艺术界可以被视为英国版艾未未,饱受争议也备受追捧,是国际公认的英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年轻时曾经在太平间打过工的Damien Hirst显然对尸体和解剖学着迷已久,“死亡与不朽”也是他作品中永恒的话题。


▲Damien Hirst代表作

他在91年推出的作品展《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以前卫的观念和争议的美学震撼了艺术圈。这次展览把他的私人解剖模型和骷髅标本收藏放在了2012年的展览《最后的帝国》旁边。

彼得?布莱克的收藏



▲彼得?布莱克收藏的玩偶

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英国POP艺术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以流行文化为核心,以耀眼的色彩、卓越的技巧,不失调侃地描绘着对现代生活的直接反应,其中有个性、有大众文化,有理想与英雄,也有怀旧与乡愁。


▲彼得?布莱克艺术作品

1967年,他设计了唱片封面设计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唱片――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再加上之后创作的一系列波普风作品,令彼得?布莱克(Peter Blake)真正“波普”起来,并由此获得英国“波普艺术教父”的美誉。


马丁?帕尔的收藏


▲马丁?帕尔收藏的前苏联太空狗


▲马丁?帕尔收藏的前苏联太空狗

马丁?帕尔(Martin Parr),英国纪实摄影师。他因作品对当代物质生活的讽刺和人类学视角而出名。他尤其关注英国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展现西方世界的财富分配。


▲马丁?帕尔摄影作品

自1994年以来,帕尔成为了马格南图片社的摄影师 ,已出版40个摄影集。


Dr Lakra的收藏


▲Dr Lakra收藏的唱片套


▲Dr Lakra作品《The Mirror》和他收藏的美女杂志剪贴

Dr Lakra ,纹身艺术家,他在靠近墨西哥城的地方生活和工作。然而,在此处的一些活动中,他却把他的纹身术转化成了20 世纪50年代墨西哥杂志理想化了的人物。剪贴明星、摔跤选手以及美女们都被刺上纹身,并通过球棒、三脚架以及刁妇紧绷的脸用墨水进行巩固。就像相关的雕刻一样,另一个时代的清白已被政治化了,而意向也被灌输了恶魔的意味。

本文综合整理自barbican centre官网与creativereview.co.uk,综合整理:禽禽,转载请联系书评君,需标明来源及ID。

回复关键词 查看往前精彩内容:

狼图腾 | 说羊 | 年度好书 | 年夜饭 | 羊年书单

…………


小贴士
投稿:择优选用
合作:最佳回报
合作&投稿
新京报书评周刊
微信号:ibookreview
合作or投稿邮箱:ibookreview@163.com
微博:@新京报书评周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