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透明:小猫腻也容易玩出火
2015-02-28 16:23:55 来源:大河报

公平与透明:小猫腻也容易玩出火

2015-02-26 大河报 大河报
大河报 \

dahebao19950801

《大河报》,中国最具价值的500强品牌,世界日报发行百强,中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综合竞争力10强。

《彦英夜话》第70期

于社会、于家庭、于个人,公平与透明的益处自不必多说,早已人人心知肚明,但就是有那么些人,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喜欢在工作中、生活中玩点小猫腻。猫腻玩大了,就玩出了火。本期节目中,着名作家郑彦英给大家提个醒:羊年伊始,给自己的行为树一个标杆,远比微信群里抢红包益处大得多。


着名作家郑彦英


主持人张红梅


访谈中


红梅:绘声中原气象,绘色大河风流,欢迎收看《彦英夜话》。人们常说浑水摸鱼,很多不公平的事往往就是在不透明中造成的。所以呢,我们今天想聊一聊公平与透明。


郑彦英:红梅说这个“浑水”,很有意思。小河里头,你把水弄浑了以后,鱼在里头昏头转向,它弄不清楚的时候,好抓住鱼。你只要水一清,你的手伸在哪个地方,鱼就能看到,你就抓不住鱼了。所以说必须水浑了,水不浑吧,他要搅浑了。


红梅:要么说“水至清则无鱼”。


郑彦英:你把水搅浑,才能捉鱼。你要捉鱼,你想把它残害了,就把水搅浑,搅浑水是和得到是有关系的,不透明也是和得到有关系的。你想得到某种东西,于是你把这个水搅浑,就好得到了。

在河南省,有一个比较亮点的事情,咱们省法院高法,每一个案子的审判,都在网上公布,让我感到很震撼。一个案子,起诉方要讲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一系列证据,然后法庭再审判这个证据是否可靠,再依据中国的刑法、民法、各种法律的多少多少条进行判决,都要公布在网上。于是法官呢,必须依法办事情。


如果法官不想依法办事,想浑水摸鱼,就是人们说的吃了原告吃被告的话,那你肯定要把水搅浑嘛。但是,你一旦把所有的这些审判过程都放在网上,都很清晰地放在网上,一个老百姓,就会判断出你的案子判的是否公正。比如说盗窃,抓到这个人盗窃的证据,赃物,作案时留下的痕迹,被盗人的陈述,还有口供。所有的对在一起,罪行就是不可逃脱的,把这些都公布在网上,好,盗窃犯,按照刑法多少多少条判。但是,你如果想浑水摸鱼,盗窃犯家属给你送点礼,送点钱,你把这个案子,由于受了贿,就会不公平审判。但是,一旦把这个案子放在网上,你就不敢胡判。


社会啊,必须要公平,要公平就必须公开透明,什么事情,只要放在公开透明的地方,就好办了。比如说,呼格吉勒图案,呼格吉勒图案第一个阶段,在审判呼格吉勒图的时候,从现在来看很多证据是不足的,为什么判他死刑?在61天把一个18岁的花季少年判处死刑?这个少年经受不住折磨,认为生不如死。如果你把呼格吉勒图案放在网上,透明的,告诉大家这个案子是怎么回事,当然如果牵扯到国家机密,要保密。呼格吉勒图案没有什么国家机密,这个案子有众多疑点,为什么能够压着判下去呢?这不是明摆着,办案人员急于立功,动机首先也是为了得到,把水搅浑了,一系列人立功啊,这个立功非常耻辱。真凶已审判为死刑。


如果当时发到网上去,透明公开审理的过程,当时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全国人民都会关注这个事情,但是没有。因为什么呢?这个案子牵扯到内蒙古公检法三个方面,侦查、起诉、审判这三个阶段全部都为这个冤假错案开了绿灯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部门都没有认真去对待这个生命,都没有认真去考察这个案子每个细节,没有按照法律去做。要不是把这个案子公开,全国舆论的压力,才得以重新审判。这说明啥?这个事情过去不公开,不透明,没有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一个错案的形成,只需要61天,一个生命在61天结束,把这个错误改正竟然花了9年时间。


红梅:刚才郑老师举这些例子,就是说明,透明是容易公平的,公开呢,也容易使公平能够更早的得到印证。说起透明和公平,我觉得大家都是有定论的,也没什么争议。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很多不公开、不公平、不透明的地方,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郑彦英:各个方面,把水搅浑了,他从中得到什么,他才把水搅浑。他不想从中得到什么,肯定水是很清的,是透明的,让你能看清楚的。


红梅:要建立一个社会的规则,才可能让大家都去遵守这个规则,让社会更公平透明。但是呢,鉴于社会中确实存在着这么多问题,我们怎么来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来敦促社会更接近与公开透明呢?


郑彦英:需要全民努力,需要有权力的部门率先垂范,像咱们省高法吧,它率先垂范和公开透明。正因为公开透明,才有了“天价过路费”案,高速公路收费原来这么高,这么一个拉沙子的车从高速公路上过,竟然要罚这么多钱,这就是透明的结果。


我看《新闻联播》,李克强总理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时候,说我们政府的预算,一定要公开透明。我们要从哪儿收钱,税收从哪儿来,我们要再往哪儿花钱,一定是清晰的、透明的。让我想起了河南省四任交通厅厅长,当时在位的时候,呼风唤雨,说一不二。走到什么地方,那一定是非常气派。因为什么,他手里掌握着重大的工程决策权,确实是手里大权在握,有些事情一个人拍板说了算,但是最后呢,都把自己弄到监狱里去了。


我听纪委的同志说,在某一个厅长家里面,阳台上放了一群鞋盒子,高档的鞋盒子。一打开,那鞋都没有穿过。但是竟然有好几个鞋盒里面没有装鞋,装的全是钱,他连打开都没打开。为什么要给他一鞋盒一鞋盒送钱呢?就是因为他手里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就是因为他把水搅浑了,他才能从中得到这么多的利益。他现在在监狱里头,赚多么多钱有什么用,你也不过就是一日三餐,你睡觉也不过就是一席之地。所以说,人的生活需求是很少的,人要花钱的地方也是很少的。贪欲是人性最大的弱点。


我一个朋友他母亲住院,用的什么药,全不知道。有的药贵的莫名其妙,为什么要用这个药,咱们都不清楚。东北的天价医疗费案,有一天光生理盐水,竟然输了80多瓶,不可能输80多瓶,他给你加在上面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不透明,他想给你加什么就加什么。还有的医院里,医生竟然把给他们亲人要用的药,在你这儿开出来了,都算在你身上。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浑水”,就是因为不透明,他们才能从中渔利。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


红梅:像自然有白天有黑夜有阳光有阴雨一样,公平和透明是大家很理想的一种追求,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就刚才郑老师说到的,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很难一下子彻底地做到透明和公平。我觉得大家都有这个愿望。如果社会真的都是公开透明的,我们都去遵守这个规则,但事实上,你去遵守的时候,可能另外一些人不去遵守,所以也造成这些遵守的人也不遵守了。


郑彦英:你比如说教育,教育的透明不透明也是牵扯到千家万户,你比如说xx中学,教学质量非常好,今年要录取多少学生,提前向社会公布,学校分数要多少,清清楚楚。而现在我们的很多高中不是这样的,非常模糊。比如说原来是一个班50个人,到最后可能你看到70个人,甚至70多个人。后面最后一排的学生听不见前面老师讲话、讲课,这种情况,你现在到咱们郑州市中学看看,多的是。为什么呢,就是不透明。作为家长都梦想着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整个状态就是浑水摸鱼的状态,是一个不透明的状态。于是把孩子送过去开始后悔,开始给学校提意见,学校听了说,谁叫你来,你们不是自己想来嘛。如果50人录够了,决不再多录一个,这个规定前面就定好了,决不多录一个,家长也不会来。比如说,600分,你不够600分的,谁递条子都没有用,谁说都没有用,这不就好办了嘛。于是谁也不再跟你说情了,你这个校长,学校里重要的老师,行政人员你没有这个权力了。什么都放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你就不可能浑水摸鱼了。


你比如说行政机关,就某一项要评奖,什么条件,你要提前公布。这样的话,要报奖的人都知道我要报什么。还有政府今年要做什么事项,你说廉租房要盖多少套,谁来承包廉租房的建设,工程要达到什么标准。比如说水泥要达到百分之多少,沙子要达到百分之多少,沙子里头的大沙和细沙各达到百分之多少,这个非常透明的公报出去。如果达不到,任何人都可以监督你。


为什么我说到这个问题呢?我在空军当兵的时候,修的路,几十年过去,路还很好。为什么呢,所有的比例是按照原本设计的比例来做的。我们现在的西四环,路修了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坑坑洼洼了。什么原因呢?比例不够。该用的水泥没用,首先水泥少,第二水泥标号不够。都没有提前公布,还有检验部门,负责监理的部门,他去监理的时候真去监理了吗?把结果公布给大家,西四环的道路用沙子用了多少,水泥用了多少,水泥是300号的还是500号的水泥,我给你说得清清楚楚。真正从修路上来讲,是出不了这些问题的。


外国现在很多人对我们国人的评价不高,就是我们很多人做事情都会想到浑水摸鱼。比如说,我们修路,外国有些公司就说中国那个路都没法弄,中国路修了1个月以后就开始烂了,我们修出来的路就是我们的广告。我去俄罗斯访问,当地接待我们的人说,你们穿的衣服,都是真的,前一段给我们弄的都是假货,自己把自己的形象弄坏了。


红梅:刚才郑老师讲到中国商品往外输出的时候,有这个问题。我昨天听一则新闻说,比如说像韩国,因为现在中国人很喜欢韩国的化妆品什么的,实际上,他们供应中国市场的也跟本国国内的产品不一样。不同的国家都有浑水摸鱼的想法和状态。我今天早上听新闻听到一句话,说国际社会现在也不按规则来出牌了。国与国之间,国际社会之间可能确实问题更多。但刚才郑老师用不同的例子,比如说建筑、教育啊各个方面,给大家从另外一个角度提这个醒:你最起码可以从你自身的角度,从你从事的每一件事情上,来尽量的做到公开透明。只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受到老百姓欢迎,也能受到社会和市场欢迎。


郑彦英:这个话题,已经想了很长时间,已经是非常必要的要说一说。其实大家都知道。


红梅:虽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要想真正的从自己的角度来做起来,还确实有很长的路要走。感谢您收看本期的《彦英夜话》,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郑彦英:好,再见。


特别提醒:河粉书友会开讲啦!

羊年伊始,大河讲堂――大河报河粉(#彦英夜话#粉丝团)书友会首期活动将于本周六下午三点在中原图书大厦举行,本期主题:在河之南:文明烙印与文明记忆,着名作家郑彦英邀您免费来听,来,让我们一起分享文字魅力,交流心灵感动,感悟生活的点滴,品读文化魅力。扫描二维码,关注“大河报彦英文学会”报名,更多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河君的好基友“彦英文学会”(长按蓝色微信号可复制)↓回复期数数字,可查看对应往期内容。

他们眼中不一样的视野
名家视角向您娓娓道来
绘色大河风流
绘声中原气象
关注
彦英文学会
微信号:wxhhyn
彦英夜话粉丝团
大河报新媒体中心

别急着走,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请在页面底部给大河君点个打赏下小编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