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善街,行走在历史的节点上 | 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2015-02-28 16:26:31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宝善街,行走在历史的节点上 | 老地名的前世今生

2015-02-27 江苏新闻广播 江苏新闻广播
江苏新闻广播 \

jsbc937

FM93.7江苏新闻广播:传播资讯,传承文明,传扬正气!


在草场门上学的那几年里,我常常穿行在下关一带,那时候父亲和母亲在滁州做着小生意,每当假期,我就会从下关长途汽车站坐回滁州的汽车。在南艺后门有302路可以到下关长途汽车站,每次途径宝善街,我都会看到醒目的一个用城砖盖的欧式红顶别墅,它太抢眼,与周边的建筑格格不入,于是我便深深的记住了它。直觉告诉我,这样的房子一定像大海般有着深处的故事。那几年着急回家帮忙,着急学费,关于一所房子和一条街的前尘往事,只有路过了。



熟悉宝善街,要从小刘旧书店说起,来自安徽阜阳的小刘,高中毕业在南京卖旧书,其店面,就和红顶别墅的大门斜对着。我是毕业后去宝善街看记忆里的洋房,看到的小刘旧书店。逛书店是我的爱好和习惯,这样的建筑背后,拥有一间书店,是让我惊喜的。洋房在修缮之前,是下关派出所,这样的单位,断不会让外人随意出入、拍摄或者随意触摸的。我像动物园门口没有票的孩子一样无奈徘徊,伸头看过几次,被严厉的保安及时制止,悻悻然看着红顶房子,转入热闹繁华的宝善街深处。


宝善街长而深邃,两边交错着不同名字的巷子,外口的巷子止于高驾桥,而里口的巷子却一直联姻到唐山路,我不止一次在里口的巷子里穿行,随意混搭的房子里,住着众多不同身份的人,宝善街属于老下关区,而老下关又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拥有从民国到现在不同行业聚集。惠民桥水产市场、热河路蔬菜批发市场、南京西站、中山码头、长途汽车站、物流港口等等,如此密集的商业汇合,随之而来的劳作人口,就深藏在不同的巷子和房子里了。宝善街就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社区商业,两边关乎生活的服务行业齐全,从小刘的书店算起,依次有带着三彩转筒的理发店、茶色玻璃门的舞厅、外地人开的大排挡、面馆、中心菜场、粮油米店等所有行当。




去洋房内部一直被安保搁浅着,但由于认识了小刘,去宝善街的频率却是多了起来,小刘旧书店卖得杂,我的第一套清代的椅子,就是在他那买到得,陆续又买了许多不同版本的老文学书籍,曾经买到过一张精美的石碑拓片,现如今还挂在我的工作室。小刘的书店长期吸引者我,这是我收集城市符号最开始的地方。每次买完书,都会再去宝善街里再转转,只因为开灯的店铺和来往的人群,构成了温暖的生活画面,让身在异乡的我,就有了热闹不想家的美妙假象。



再次关注宝善街这栋洋房,是缘于我收集到了一对印有扬子饭店logo的瓷菜碟。长圆形,边角已经破损,由于瓷盘上有字,注定了这是大饭店定制品,我从外地来宁,没有把常去的宝善街这栋房子与扬子饭店扯上关系,随后的发现,让我知晓了这栋红顶房子的前世,最开始的名字――扬子饭店。


史料上记着它的兴建,吻合了南京下关商业口岸的开埠历史。投资人是英国人伯耐登,也有说法是法国人法雷斯,始建1912年,完工于1914年。时间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关于扬子饭店最初的史料,像水蒸汽一样,消失在了时空里,曾经谁是扬子饭店的主人,也像谜一样,遗留在了世上。我从坐公交经过它的身旁,到拥有里面的两只盘子,我看它的时间不过短短的十多年,这对百年历史的扬子饭店来说,不过是它的十分之一的年纪。它却在中山路,宝善街,又看过了多少的往来者。



扬子饭店全用明城墙砖作为建筑材料,外国人用中国材料设计建造具有他们文化传统的房子,在晚清民国的中国南京下关的通商口岸,无意中做了一个关于建筑文化的游戏,实证了文化交融。宝善街2号的扬子饭店与下关大马路的民国建筑、中山码头形成了气息一脉的建筑呼应。而藏于扬子饭店身后的宝善街,丝毫没有被外来的文化影响中国人的原本建筑和生存方式。




据说扬子饭店的所有城墙砖,是来自浦口点将台残存的明城墙。而浦口点将台又是我熟悉的。这样的拆建劳作在百年前上演,那些城墙砖在伯耐登外国人眼里,是最有趣的建筑材料。在写文字的当下,巧合的接到浦口东门大街拆迁工地上的电话,告诉我有部分不完整的城墙砖是否有意收集。而这批城砖与扬子饭店的砖块都是诞生于遥远的明朝,前几天在几乎荒芜的宝善街,看到了一批可能是城墙底部的大石块,堆砌在民居下,而民居和扬子饭店相隔不远。相传当年建扬子饭店这批城墙砖的挑选严格,近似如今的选美,那些没有选中的城墙砖,像失败的选美比赛选手。而选中的砖块幸运的构造了一处国内的经典建筑。




期待修缮后的扬子饭店开放,外部如此撩拨我的好奇心,内部设计和曾经的故事,也将更加刺激我们对往事的猜想。这是靠中山码头最近的外国商业代表。民国191450年代,政要和富人们,都曾在此出没。宋美龄和奉安大典,使得扬子饭店名噪一时。


在此开书店营生的小刘告诉我,他对着宝善街2号门开了好几年书店,一次都没有进过宋美龄住过的院子。其实我和小刘们都是百年下关风云历史的局外人,纵使书店与扬子饭店只有不到十米之隔。


作者简介


收故事的老万,原名万俊。城市符号收藏家。自由摄影人,撰稿人,声音收集者。06年开始收集关于南京城的老物件、影像、文献、门牌等众多门类和每件物件背后的故事,留存和分享城市的人文故事和影像。


江苏新闻广播? 微信号:jsbc937

? 欢迎拨打新闻热线:025-96110,025-83195900提供新闻线索,通过微博@937江苏新闻广播联系我们,或直接通过微信回复。您所提供的线索一经采用,将可获得50~200元的现金奖励。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关注我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