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记得有一年春节过后,小编对妈妈说
于是那一年的春节,我是这样过的!
可是,我打开电脑,看到了这个!!!
2月24日消息,房祖名获释后首发微博称“从心开始”,成龙亲自为儿子剪发。
妈蛋!房祖名就没舅舅吗?!
此图一出,小编周围一片喧哗,关于正月能不能理发的问题,大家展开讨论了!
你们压根就没头发!!理个毛啊!!
那么咱青岛的小哥小?对待正月理发是什么态度呢?咱青岛的理发店开门了吗?
很多地方讲究正月里不理发,甚至还有“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相传,这种“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最初压根就和舅舅没关系,更不会因为正月剃头就会对舅舅不利,会死舅舅。
“‘正月不剃头’的民俗源自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即清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顺治在沈阳故宫下达的‘剃头令’。”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振超介绍,当时的清廷为了贯彻“削平四周,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决定推行一种奇怪的发式:将头发从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和一个长长的大辫子(金钱鼠尾)。为了一统江山,尤其是统治思想,清廷将这种发型在汉人间大肆推行。
刘振超说,“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实为讹传,其中的“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这种说法的起因也与沈阳有关。清朝成立后,当时不少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敢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下来。
谈及“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俗语出现的原因,辽宁省民俗学会会长曲彦斌指出,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汉族男儿自古就蓄发,视“头发”如生命,“去发”则是一种刑罚。“三国时曹操曾割发代首就是这个道理。清政府强迫汉人改为满人发式剃头留辫子以统一全国服饰,激起了强烈的民族反抗情绪,于是有了‘宁为束发鬼,不做剃头人’的口号,发生了‘江阴十日’等反抗剃发斗争。”曲彦斌表示,后来又借助民俗语言方式创造了一个歇后语“正月里剃头――死舅舅”,以“死舅”谐音隐指“思旧”,在民族压迫的黑暗统治下表达一种民族反抗意念。
民俗学家认为,“剃头死舅舅”本是汉人对清朝的反抗,经过三百多年的口口相传已经演变为另一种含义,现在更多的体现为中华民族注重血脉亲情的个性和文化传统。“社会在进步,民俗在发展,人们更应该注重的是民俗在文化方面的传承,但不要为此耽误了正常的生活,真正做到‘辨风正俗’。”曲彦斌说。
半岛都市报综合整理 欢迎转发,谢谢支持!
喜欢此文请点ZAN↓↓↓屏幕不会戳碎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