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供水问题突然火了,来看看这事的来龙去脉吧!
2015-02-28 16:37:41 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香港供水问题突然火了,来看看这事的来龙去脉吧!

2015-02-27 文汇报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新闻客户端 \

fenghuangxinmeiti

凤凰新闻客户端独家指定账号,这可能是你见过的最深井冰的官微了。

本文转载自文汇报


1965年2月27日,庆祝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落成大会在塘头厦举行。
“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流进深圳,流进港九......你是祖国引出的泉,你是同胞酿成的美酒,一醉几千秋......”在《多情东江水》当中有这样一段歌词,记载了东江水供养深港同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开端,要追忆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香港遭遇大旱,全港陷入恐慌。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一声令下,中央拨出专款3,800万元,以11个月高速建成东深供水工程,从此结束了香港长期缺水的历史。


对于今天的香港来说,水荒已经成为远去的历史。延绵68公里的东江水,已经滋润了香港整整50年,每一滴清澈明净的水,都见证着东江两岸的人们对700万香港同胞的手足情深,也见证了祖国和香港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


三面环海的香港,曾饱受淡水奇缺之苦。开埠初期,香港的主要水源多靠收集山涧水和雨水,因此每遇大旱,水荒必至。1963年,香港遭遇了60年一遇的大旱,之后的一年间“河塘干、田园裂”,全港的建筑进度减低40%,工业损失过亿。突如其来的灾难,让经济刚走上“起飞道”的香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楼下闩水喉 慈母练就狮吼功


“一盆水五六个人轮流洗澡,留下的污水洗衣服,最后冲厕。” 1962年出生的何妙玲,常常听爸妈讲制水时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我父母说,那时候家里的锅碗盆瓢,只要是能装水的,都得派上用场,邻里之间为水不时争执反目的事情时有发生。‘楼下关水喉’这样的叫喊声更是抑扬顿挫、此起彼伏充斥整栋大楼的日常生计......”


香港随处可见的唐楼,来自楼上住户的“唤水声”,曾是一整代人的记忆。在71岁的区国榴幼年记忆里,全家老小依次轮流拎水桶去楼下邻居家借水,是每日的必修科目。“那时候上门借水次数多了的话,我也会不好意思,而被借的那户人家到后来,看到上门借水的人都感觉是来讨债的一样”。要借到水,靠情面维持不了多久,所以每天绞尽脑汁去借水。一日能借到一两小桶水,一家人要经过严格分配用水,常常是洗脸都只能打湿毛巾随便擦一下,甚至连口渴时喝水都得忍住。也是因为每日好几通楼上楼下的大声“唤水”,他原本说起话来柔声细语的母亲,不知不觉竟练就一副惊人的狮吼功。在那段缺水的日子里,由于水压过低,家住在4楼就算在非制水期间也很难放出水来,用一碗清水两勺子黑醋清洁身体的“干浴法”也成了母亲最引以自豪的生活小妙招。


“在香港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时期,仅够供应43天的居民饮用水。350万港人的生活陷入困境,20多万人逃离家园。”回忆起每4天才供水4小时的惨况,不少老一辈香港人坦言那份痛苦仿若发生在昨天。



东江水输港地理资料


周总理批建 解香港同胞之急


1963年6月,港英当局代表到广东省会谈供应淡水问题,要求提引东江河水。广东省一方面请示中央,同时派出干部到东江、深圳一带勘察。至9月底,经过多方比较,确定了自东江经石马河建梯级抽水,或铺设管道送水到深圳水库供水港九的方案。


同年底,周恩来总理抵达广州,广东省领导向他汇报这一方案,总理当即指示:该工程关系到港九300多万同胞,应从政治上来看问题。他要求,工程应综合考虑,结合当地农业效益进行兴建,并决定由国家计划委员会从援外经费中拨出3,800万元专款,由广东省承担兴建,把东江水经过8级提水站,倒流83公里,注入深圳水库,再由深圳水库输入香港。


1964年2月,“千军万马齐上阵”,只用了11个月,就建成了东深供水工程。且工程的全部设计、施工和费用都由中国政府承担。后来又根据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3次扩建和一次大规模改造。


沿线公众支持 50载水质稳定


1965年3月1日,正式开始向香港供水。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香港长期缺水的窘境得到历史性改变。在此后的50年里,这项历经四次扩建改造的供水工程不仅已成为整个大珠三角区域内最为珍贵的“水源生命线”。迄今,每年输水占香港所耗淡水近八成。


此后,每任港督到任不久,总要到东深供水工程去拜会一番。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关于香港问题的章节中,特别提及“东深是香港繁荣和同胞生存的特殊工程”。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污染威胁也不断加重,大量的河流、水源遭到污染,但东深供水工程一直保持稳定的水质。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哪怕沿途有深圳、东莞等城市工业狂飙突进,河源、惠州等市也渴望发展,但东深供水工程不仅从未中断,而且依托沿线各地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支持,这条生命之水的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优于国家Ⅱ级水源标准以上。



横跨深圳河支流梧桐河的东深供水工程输水管


供水大事记


1959年11月15日,深圳水库破土动工;翌年11月15日,港英当局与广东省政府达成协议,每年由深圳水库向香港提供2270万立方米饮用水。


1963年,香港遭遇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水荒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同年5月,广东省表示可以向香港免费提供淡水。粤港多次进行磋商之后决定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从东江引水供应香港。

1964年4月22日,广东省与港英政府签订《关于从东江取水供给香港、九龙的协议》。协议规定,从1965年3月1日开始,广东每年供应香港淡水6820万立方米。


1965年2月27日,东深供水工程落成剪彩,于3月1日正式向香港供水。
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港英政府一再向东深供水工程提出新的要求:1976年供水达到1.68亿立方米,1987年供水达到6.2亿立方米;1989年,再次提出增加供水。


一期扩建,从1974年3月到1978年9月,加建7台抽水机及中小型水库;


二期工程,从1981年10月到1987年10月,扩大原工程在马滩、塘厦、竹塘、沙岭、上埔及雁田的抽水站,加高深圳水库主坝1米;


三期扩建,从1990年9月到1994年1月,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展开,共增加20个单项工程,其中包括全长6.42公里的雁田引水隧洞,地质条件尤为复杂,历时3年4个月建成贯通。三大工程逐一满足了香港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2000年8月按照广东省政府的部署,斥资45亿元,启动四期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兴建从桥头直达深圳水库的封闭管道,2003年6月28日完工,全线51.7公里。


2015年3月1日,供水迎来建成和投入使用50周年。截至目前,东深工程已经累计对香港供水223.48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一个半洞庭湖的水量。




香港境内东深供水工程输水管

这可能是史上最深井冰的官微了,不信你就关注一下。

点击页底“阅读原文”↓↓↓,移步凤凰新闻客户端,乐享更多精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