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虽火,但压力仍然巨大
2015-02-28 23:02:28 来源:IT八卦

微信红包虽火,但压力仍然巨大

2015-02-27 IT八卦 IT八卦
IT八卦 \

it_spy

八卦之于IT,正如水之于鱼,不可或缺

春节抢了多少红包,是春节后第一个话题,也是讨论的最热烈的话题,热烈到八卦君春节后咱们第一次团建,见了面,还在低头手机上抢红包。八卦君,今年过年的时候,抢的次数没像去年那么频繁,但抢到的总额,还是比去年多一些,今年的红包,更大,抢的花样也更多,有额大包少,也有阳光普照,也有额大普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还发展出定向红包,手气王接龙,虽然玩着玩着总会落在一些不吭声的同学手里不出来了,但好歹发起者炒活群气氛的目的是达到了。


让群众斗群众


红包不是企鹅发的,是有钱的人,拿真金白银发的,支付宝也在学习。


但支付宝就没学好,红包接龙算是今年马云领导下红包的新玩法,初衷无非是尝试在自己的「弱社交链」中传播红包的效果,很显然,当发起者发起一个红包数字后,最终猜对的人,其实往往自己并不认识,发个红包给自己不认识的人,这种体验简直就像是新婚之夜满怀激动入了洞房,掀起了盖头 -- 却发现娶错了新娘一样扫兴。


还有一种是群红包,公布一串数字,然后借力微信的朋友圈,让他们通过输入数字来获得红包,这就更加了,首先数字本身理解为群号这么高级的概念想必理解挺难的,其次,就算理解了,微信朋友圈有多少人啊,多少人在同时输入这个数字啊,这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群,每个人100个联系人,10个人也有1000个,大家都在抢这个数字,最后能抢到的,很少,单位群号的挫败率就很高,所以发现自始至终,就像来往一样,都是阿里人在自己使用,也就不奇怪了。


让群众斗群众,首先两个人得认识,而且还得直观,简单,除了微信和QQ以外,还真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式了,新的方式靠创新啊,支付宝的同学们要加油。



和央视一起抢红包,升级为春节文化


去年的红包,如果还是土豪和?丝之间的故事,今年,微信红包则榜上更大的主了。


央视春晚这几年虽然言必称「新的形式,新的内容」,但始终也就那么一些花样,甭管荧屏上是赵本山,还是山本五十六,是宋祖英和李莲英,我不看有损失吗?没有。这么下去,就没人看春晚了,CCTV该是要失业了。


设计央视红包的初衷,其实也是满足了央视本身的诉求,让大家看节目,但总得有个东西吊着啊,这就是红包,这就和你侯在群里,手指只离屏幕0.01cm的感觉很像,这切入点很自然。


更大的意义,则是微信红包通过央视大平台,让更多的人知道,第一,有个叫微信的App,你们赶紧去装;第二,用微信通过摇一摇可以拿红包,真金白银,落袋为安。


真金白银从企业,赞助商这里来,微信还能分享收视率提升的广告利益了,这是一条隐秘的渠道。


很快,大家在春节期待的,不仅是和家人团聚和抢同事红包,还能期待春晚今年会发多少钱呢?


微信红包是什么?


春节的微信公众号,基本是充斥着红包的各种分析,对数据的膜拜等等,但我们更多得考虑,从红包中可以学到什么?


红包是什么,是「利」,图小利本来就是一种天然的利益诉求,尤其是红包额度越大,这种感觉越明显。

红包还是什么,是「搭讪的借口」,群拉了,得炒啊,发几条段子人家根本不理你,你发了红包,人家抢了,人家得益了,也不好意思不理你,说大了,是沟通的润滑剂。

红包还是什么,是「装逼的高级玩具」,领导玩,众人领后跪地叩谢,自我满足感暴增,存在感刷屏,别提领导怕被拉进群,其实他们很喜欢,所以来年要狠狠地拉,不留余地。


利益,沟通和装逼,这种现代人的三大精神需求,满足了,不火才有鬼。支付宝为什么做不好,抢钱麻烦,不能用来润滑感情,更没法装逼,熟人之前才有装逼的必要,陌生人只会心理想 「傻逼,你谁啊,哈哈」。



没有更多的场景,微信支付面对支付宝仍然压力巨大


用户付钱,要么图个开心,要么就是有一些愿意付出货币价值换得的好处,红包是前者,很开心,也很期待,随着微信用户量的增长,范围的扩大,到过年的时候,仍然会继续红火,但是,回到初心,支付还是要有场景,现在卡的绑定是上去了,但红包毕竟只持续7天,除了春节那7天外的358天,能用什么来驱动呢?


微信支付的同学们得加油啦。



这篇文章来自「IT八卦」,微信号:「it_spy」,非经授权,拒绝转载,需要转载的,请回复我进行交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