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有个词很流行――财务自由,尤其是在理财相关的论坛上――比如挖财。财务自由是很多70后、80后、90后的梦想,尤其是80后。个中原因,可能跟80后成长于中国财富大爆炸时代,耳濡目染了太多传奇暴富故事,在踏入社会时又面临高房价高物价的现状,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各种理想慢慢幻灭,各种棱角慢慢磨平,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图腾式的目标――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按照正常的理解,是在无劳动性收入的情况下,依靠财产性收入依然可以保持之前的生活质量。劳动性收入当然就是指工资了,而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投资收益,这个投资收益可以是房产的租金、理财的利息、股票的分红等。
我对财务自由的定义是:在无劳动性收入的情况下,财产性收入在实现保值的基础上产生的盈利,足以应付家庭的平均支出。
比如以本人为例,85年生人,今年正好30岁,绝对标准的80后。最近一年家庭开销是10万,平均到每个月是8500,不含房贷,加上房贷的话每月要13000。那我如果按照财务自由的标准,可投资资产至少要500万,而且要保证年化收益在8%,这样每年投资收益是40万。为什么要保证8%?因为要扣除通货膨胀率6%,剩下的2%才是我真正的盈余,也就是500万*2% = 10万,即可支配的财产性收益 = 家庭年支出。
关于通货膨胀率的计算,采用的是比较常用的一个公式:M2增速 - GDP增速,中国最近几年的M2增速大概在13%,GDP增速按照新常态下的7%计算,那么通过计算,通货膨胀率为13%-7% = 6%。
而8%的收益率也是目前容易实现的低风险利率,比如信托、挖财上的低风险理财产品都可以做到。而且为了足够安全,也不能把资金都配置到高收益产品上,势必要配置一定比例的国债、定存和货基等无风险利率产品做安全垫,中高风险利率产品和无风险利率产品一中和,实际年利率也就8%。对资金分散配置感兴趣的财友可以参见”4321理财法则“。
但如果我要再算上房贷的支出,那每年的支出就是15万了,那我的可投资资产至少要达到750万,才能通过2%的可支配财产性收益率实现每年15万的盈余,达到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而且我说的是可投资资产,是扣除自住房、车位、车、手表、珠宝、装修家具等不能产生收益的资产之外的,基本就是非自住房产和人民币。而自住房即使按照首付40万计算,车位按照15万计算,车按照20万计算,装修家具按照15万计算,手表珠宝等按照5万计算好了,这样总共就是将近100万不可投资资产了。虽然这些属于必需品,但都是从可投资资产中支出的,即必须要花掉的。
所以要实现财务自由,还要再将这100万扣除,那就是需要850万的总资产,即750万可投资资产+100万不可投资资产。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保证每月1.3万的家庭日常开销(含房贷),并且不用工作,那么总资产至少要达到850万。而且还得是在二线城市,因为一线城市的开销要远远大于二线,光房贷就翻倍不止了,5000的房贷在一线城市简直是做梦啊。
而最大的难题,正是如何获得这850万。上班?好吧,就按上班计算,你今年30岁,在过去五六年的工作中已经攒了100万,通过这100万,已经付了首付,买了车和车位,房子也已装修,家具家电也已购置齐全,手表钻戒黄金首饰等结婚物件也已都置办。简而言之,就是30岁时做到了有车有房有老婆。没有大的花钱项了,以后的日子就是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积累资产,争取财务自由。
那么开始计算,假设此时你的年薪为50万,扣税后40万,平均每个月是3.3万,每月支出如下:
还房贷:5000
养车:2000(还得是20万内的日常家用车)
养孩子:1500(够少了吧,奶粉钱貌似都不够啊)
物业费+水电暖:600
旅游:700,按照每年旅游一次需8000元计算,折合到每个月
孝敬父母:500,虽然不一定每月给,但每年给买点东西,或者给付点医药费,折合到每个月也差不多500
其他日常开销:6000
这样每个月总支出是 5000 + 2000 + 1500 + 600 + 700 + 500 + 6000 = 16300,而月收入是33000,可以剩17000,每月留2000备用,剩下15000进行投资,按照每年收益8%计算,坚持10年是280万。
如果你的年薪是100万,扣税后大概75万,平均每个月是6万,然后还是以上的支出水平,即每月16300,那么每月可以剩44000,,留4000备用,盛夏40000进行投资,按照每年收益8%计算,坚持10年是750万。
所以通过上班的话,想实现财务自由,要在车房老婆俱全的情况下,年薪100万,并将家庭月支出控制在16000,坚持投资10年,并且年化收益不低于8%。可能大家会想工资是会增长的,但在未来中国经济难以继续实现高速增长的前提下,想保证工资每年大幅增长几乎很难了。而且将年薪设定为100万,基本也是将未来十年的增长折合在内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80后有几个年薪能有100万呢,前段时间微信上有个关于80后的调查,貌似年薪20万以上都是凤毛麟角啊。
那么做生意呢,除非你起点较高,出来创业就直接做大项目,然后拉来风投,奔着上市而去,并且成功在纳斯达克敲钟,身家过亿,实现人生逆袭。比如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但这个谁都知道成功率之低,不亚于武装一支队伍推翻一个政权。那说点现实的,开餐馆、做淘宝、搞小微企业,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生意,那这些生意年净利润有多少呢?反正我接触到的,包括朋友在做的,忙活一年有50万盈余算非常好的年景了。而且因为做生意支出更大,面临资金周转压力更大,所以更没有多余的钱做投资,实现财务自由更是遥不可及。
那既然上班做生意好像都行不通,那么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路子呢?过去十年,炒房是个好机会,可惜80后也没几个赶上的,房价暴涨时,80后还都在网吧玩dota。那么那些实现了财务自由的80后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我所知,除了极少一小撮创业成功的大神级人物,大部分都是通过加入创业公司,作为创业老员工拿期权,然后搏公司上市,比如最近六七年内诞生并成功上市的互联网企业的元老级员工。但不幸的是,这些公司几乎全在北京深圳,二线城市几乎一个没有。
所以既然实现财富自由是如此之难,那就不如退一步,实现另一种方式的财务自由。那就是通过日常生活得精打细算,尽可能多的强制储蓄,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坚持投资,积少成多,随着时间的增长,投资收益也会越来越多,覆盖掉家庭开销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这个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越来越不用为钱发愁,而且与身边不理财的朋友比,你比他们也越来越自由――毕竟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与以前比,与朋友比,都更为自由,便是最实际之自由。
最后借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名言――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革命。套用在理财上,就是――欲获财务之自由,必经积累之痛苦,而这痛苦,就叫做理财。
理财工厂
分享实用理财知识,你的私家理财顾问!
微信号:licaigc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