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期间的草根回乡见闻看实体经济
2015-02-28 23:08:04 来源:金枫股经

从春节期间的草根回乡见闻看实体经济

2015-02-27 乔永远 金枫股经 金枫股经
金枫股经 \

stock800

【金枫股经】强势股票筛选器,民间高手竞技场,坚持经验分享和心法修炼。

金枫股经stock800

订阅,也许就就能赚钱!

春节回家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实体经济的方式。对于许多生活在北上广大城市的人来说,我们看到的经济情况只是拼图的一角,而通过一些回乡见闻的草根调研,更能反馈目前实体经济的状况到底如何。以下来自于国泰君安首席策略师乔永远博士的最新报告。

摘要

1.居民大类资产配置选择发生了变化。房地产关注度下降,而对股票关注度上升。居民即使有钱都不愿意买房子了,认为房子涨不动了。这也与我们近期与实业界朋友交流的情况相符。聊股票的显着增多,普遍反映2014年赚钱了。

2.三四线房屋过剩,农村空心化。宁波农村网友反映2014年回乡房子基本还能卖得掉或号称卖得掉,但15年开发商卖不动了。结构上县城的房子高层增多,农村空心化。村里人越来越有钱了,都争着抢着往县城置业,一个很普遍现象是结婚需求,女方普遍都要镇上或县城的新房,但与一线城市吸引人流不同的是县城里根本没有支撑房价的经济产业,这其实也是新型城镇化推进的最大瓶颈。

3.实体经济通缩,消费服务升级。房地产链条景气度不佳,2014年大宗商品大跌让小作坊亏得很惨。而汽车普及率明显进一步提升,三四线城市的汽车普及率在五成以上,低价国产SUV逐渐成为主流。居民娱乐多样化,大型商业综合体兴起。如淄博新城区建设吸引了大型商业入驻,出现了多样化的餐饮,一些国际流行品牌和专营超市,淄博农民兴起出境游,台湾、首尔、香港。这也与中观数据所反映的国内游增速放缓,出境游维持高增长相符。

4.农地经营风险仍高中原农村网友反映近几年国家鼓励农地集中经营,大户会有机械、化肥等补贴,很多当地人争取去做集中经营。但目前来看效果很不好,种地水平简单,销路不能有效解决,大多处于赔钱状态,很多农民的土地租借款无法兑付,面临倒闭风险。

5.民间借贷坏账率上升,尚有回旋实体经济下行的重灾区是房地产、建筑业、煤矿、纺织贸易。工程款拖欠严重,建筑业年底无法借款,工人失业情况较之前上升,估计民工荒不会再有了。也有网友反映高利贷期限和资产错配仍能转得过,201467月的时候真的快要撑不下去了,结果9月份银行突然就同意放款了。民间借贷改头换面成P2P又猖獗起来,金融风险显着加大。

62015年春节回乡见闻确认大分化格局。用财政政策从金融流动性中抽水进入实体经济将平衡实体冷、金融热的冰火两重天格局正是225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言要义。而消费服务升级从中心城市逐步向三四线县城农村下沉将持续成为资本市场挖掘的金矿。2015年春节回乡见闻(通缩加剧、新经济迸发活力)确认了我们年初以来“大分化”的判断,我们推荐中盘蓝筹(医药、大众食品、黑电、轻工)与博弈性的成长板块(TMT、环保、新材料),两会临近,我们梳理政策脉络,判断拉动内需的区域振兴规划主题将成为热点(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

正文

回乡见闻――环京津国家级贫困县(资料来源:新浪网)

环京津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乡政府所在村(马上升级为镇),村村通水泥路修到了住户门口。主干道是10年前的沥青路,15年要加宽翻修,沿路已经新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的路灯。高速公路通车两年,但是车流不多,一来农村人很少用的着,二来北京过来旅游的集中在夏秋季。高速出口距离我们村三公里,但是高速路就在我们这前面不到400米,所以隔壁村子征地也发了点财。从我们这到市里不到两个小时,到北京三个半小时;村里买车的很多,在老家附近干活的瓦工们人人都开车了;我大表弟跑班车(县城到农村的客车)一年下来能挣10万;二表弟在公安局开车,刚才来我家过年看望我爸妈,开的新车,牌子还没上,是一个z字车标的,分期贷款,我竟然不认识这个牌子。他们俩高中都没上,二表弟当过武警。

最神奇的是这个小地方(乡政府所在村)修了个游泳馆,标准1050米泳道,用的是节能砖厂烧砖的热能来加热维持水温,就是价格太贵了,要59一次,可以办卡。

我们村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大超市也没有,只有小卖部。火车站所在的临近镇子也盖了很多新楼,但是我看起来觉得很土。因为现在农村年轻人结婚,女的都要镇上的房子,稍微好点的都要县城的新房。县城房价(均价)4000元了,但这个县根本没有支撑这个房价的经济产业啊,这个房价也是无法理解的存在。市里面也就五六千的均价,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竟然均价4000

据说我二叔2014年和人合伙干工程保守估计也有20万以上的收入了。他家在县城,他家我妹妹94年的,14年毕业在北京某三甲医院当护士,刚才我弟弟他们走了后(他们早都在县城买了房,一个有俩孩子,一个14年生了儿子),我妈说起和我一起上学比我小一届的一个女生,在外工作赚的很多,也给他爸买了车。她爸每天开车来厂子上班,她爸的工作是开铲车装卸硅砂。

我老姑原来在乡里开个理发馆,2014年凑了(相当一部分是借的,要付利息)60万买了一趟班车线(从县城到乡下的路线),没想到后来发生很多事。原车主后来回来,找茬想把路线买回去。期间还发现了我老姑父(这个车的司机)和女网友约会,抓了现形。闹了一年多,腊月离婚了,线路也加了几万(不够期间利息的)卖出去了,一年多白辛苦了。真不知道农村网络化是福是祸,还出现某家媳妇网聊就跟人跑了的事,当然那一般也不是本地媳妇。

我们家情况:2014年重新装修的房子花了7万多,室内卫生间太阳能热水器,房子外保温,更换了锅炉和新式暖气片,地板砖和门窗全换新式的,新买了鞋架,进屋换拖鞋。但是温度还是达不到城市供暖水平。用的还是旱厕,装修的时候我没关心,否则就直接弄个沼气池,安上抽水马桶,这次每一步到位以后再改造成本就高了。我妹妹大专毕业,在县里的旅游公司上班,一个月3000左右。腊月在他们牧场集中修建的楼房买的楼,据说他们那有 15的补助。她每个月都能回家,我一年回不来一次。我妈2014年花了5万多上了那个退休保险,55周岁后每个月能领800元。

关于我们家的情况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因为我这个人很宅,很少去串门,不是非常了解别人家的具体现状。

我家可能略好于平均水平。我计划16年给我妈买个扫地机器人和洗碗机,每天扫地拖地很麻烦,她坚决反对,觉得不适合农村。其实主要是我自己工作什么的还没搞定,她怕花钱。

然后说说在外读书的:

和我家不到50米距离的是我小学初中高中的两个同学,一个上的中南大学,毕业后去了云南矿上管安全,在当地市里买了楼,对象是当地国税的。前年生了孩子;另一个上了中国农大,一开始到了一个企业,混的不好,考了公务员,和领导姑娘结了婚,到14年离了婚,他再次考上了省会的边检公务员,并且自己买了房,找了新媳妇。

最后说下我自己,某985毕业,毕业后去某国企混了几年,然后辞职考研,一直惨到现在。无家无业无女友,对家庭贡献为负值。谈过两个女友也因为各种原因没成,有一个已经见过她父母,她也想和我结婚。我现在这种状态真的不好,在选择对象和相处上都有问题。这世界发生的一切好像与我无关。

回乡见闻――冀南(资料来源:新浪网)

1.县城往外扩的我都不认识了,各个政府机关都在县城东头新盖了楼,很气派,就是领导们都不敢搬进新的大办公室。

2.县城西头引进了一坨重污染工业,什么自行车啊、电动自行车啊、镀这镀那啊,都是别的地方嫌污染要转移的产业,最令人气愤的是其中有公司据说是把污水直接排到深层地下水,还堂而皇之说水不会让本县人吃到,都会流到外县去,结果被邻县告到上面,终于停止了这行为。剩下一堆引进的项目都是为了骗贷款的,县里以便宜的不能再便宜的价格把地卖给他们,然后他们贷完款,或者像上面说的搞污染,或者直接跑走,真是让人唏嘘。对了,我们那还引进了一些食品厂,是帮帝都某公司代工的,可竟然生产地写的昌平还是顺义,so,迪庆们买东西还是买进口的吧。

3.好几个旁边的人都过世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癌症是主流。

4.村里人确实越来越有钱了,都争着抢着往县城置业,县城的最高楼终于突破10层了。

5.赌博风气依然很严重,跟别人描述的全国各地的差不多,我们这虽然数额没那么大,但是相对于家庭收入来讲,肯定赌的也不小了。

6.县城里越来越堵车了,也终于有了可用的红绿灯。

7.25岁以上两三四五个孩子还不会打酱油的真的是灾难,更别提我这种还没结婚的。

回乡见闻――豫东(资料来源:新浪网)

豫东属于河南最穷的地区之一,县城这几年变化非常大,全是新开发的小区,县城城区面积扩大好多倍,各个乡镇的人都来县城买房子。一到过年,在外务工人员都回来了,交通极拥堵,好多外地车。

再说生活水平,我家所在小区是一个中档小区,家家有车,主流是每家有两辆及以上,貌似收入都挺高,做生意的就不说了,体制内都有另外挣钱的路子,出去打工做苦力的,也基本日收入300以上。感觉只要肯吃苦,收入普遍比我同学平均收入高(我是985本硕)。而且生活很舒服,都是熟人,什么事都能找到人帮忙,生活节奏慢。再说农村,回了次老家农村,发展有车的很多了,乡间小道特别窄,勉强通过两辆车,所以堵的很厉害,比北京早晚高峰堵得都严重。

还有就是农村长住人口越来越少,这几天的热闹是暂时的,十五以后好多村子都空了。

回乡见闻――豫西山区(资料来源:新浪网)

豫西山区老家的亲戚里有三个最穷的,两家是因为多病,一家是因为老公不正干。这次回来了解了一下他们的情况。他们现在基本上还是亲戚里最穷的。

第一家是因为母亲老生病,有两个男孩,小时候过得很苦,现在都长大结婚了。两个表弟都在地级市区打工,一个做厨师,一个借钱买了辆面包车跑黑车。村子的房子盖了两层,临街的商铺租出去,自己住在后面,平时在市区租房。老大有个女孩,老二有个男孩,都两岁多,还没有再要一个的计划。

第二家更惨一点,一家人都多病,现在也过得比较差。我现在还记得,10年前一次去他们家,姑姑抱怨说一个月用了14度电,太浪费了。表哥、表嫂都在市里打工,表姐在老家带孩子,表姐夫在外地打工。两家宅基地上都盖了新房。都是两层,但是第二层都空着没装修。都没买汽车,三个人每人骑个电动自行车。每家都是一个女孩加一个男孩。表哥对政府的意见比较大,对外国、对自由民主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三家在城乡结合部,房子和地已经被征了。现在跟老公离婚了,自己跟小儿子住一起。拆迁的时候给了两套房,离婚时分了一套。家里简单装修了,家具家电比较齐全。亲戚在市区的酒店当保洁,每天骑个电动车去上班。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省当公务员,结了婚。小儿子不正干,当兵回来后一直闲在家里。

这三家大概可以算作这边穷人的代表。

回乡见闻――N线小城市(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1.受反腐败影响,公务员事业单位兢兢业业工作,直到腊月29才下班。

2.房地产2014年非常不景气,基建总量很大,但卖出去的很少。

受以上两点原因影响,各行各业表示14年的生意不好做,展望15年形式基本很悲观。饭店行业受影响极大

回乡见闻――山东淄博(资料来源:新浪网)

老家山东淄博,这次放假早,提前回家了,住了几天,那就说说回乡见闻吧。

先说交通,现在高铁确实发达了,淄博到北京接近20趟高铁,不到三个小时到达。曾经到北京仅仅有两趟车,十几个小时到达;到济南40分钟,到青岛一个小时,到上海四个小时,实在是太方便了,并且现在淄博又要马上开建时速350/H的高铁站。

再说工作就业:教师和公务员,绝对当地最吃香的职业;我几个公务员同学在当地都2-3套房,普遍都是单位团购盖房,买的比市场价低不少的价格。老家当地比较重视教育,教师收入也不低,中学教师收入平均能达到4-5000左右,并且不少老师都或多或少有些额外收入。

车和房,小城市宾利也有,A7等豪车还是能见到的,不过有钱人还是开宝马的多,也许是小城市道路宽敞,所以更适合开宝马?

说到房地产,由于东部污染严重,整个城市整体西迁,建设淄博新区;这几年各大购物商业中心陆续开建,沃尔玛,永旺,华润,万达也要杀进来,包括山东当地的几家大商业;迪卡侬、必胜客、星巴克,各种日韩料理快餐铺天盖地的进来。

大开发商也陆续圈地,盖的到处是房子,但目前房子已经卖不动,好地段6-7千,差的4-5千、,淄博新区一到晚上,路上人烟稀少。这几年,淄博农民是有钱了。

随着政府推进农村城市化和中日韩在农产品关税上的一些贸易协定出台,加之像本土以魏桥为模式的做进出口加工的村办企业大量崛起,使得淄博农民已成为支撑淄博城区7-8千房价的主力军。

淄博新城区的建设,吸引了像华润,佳世客,沃尔玛,茂业,万达,和山东本土像银座等大型商业的进驻,包括中粮某高端商业项目据说也在跟淄博当地政府洽谈。

星巴克,必胜客,在几年前在淄博还一家店没有,几年时间已经开到五六家了,各种日韩料理,西餐粤菜,各种国际流行大牌像HM直营店,CK直营店,迪卡侬运动超市等等纷纷开业。

淄博农民现在基本也喝上咖啡,穿上洋服了。近1-2年,农民兴起的出境游,首尔,香港,台湾是主要目的地。

回乡见闻――山东农村(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家里在山东山区农村,村里大街上都是车,好车不多,基本上10万内,四年前通村到市里的客车抢不上座,站着都很挤,现在只有六七个人做。

本北漂青年一直没有车,到老家只能靠客车了。老家青年一年能赚个6万左右(大理石厂干活),老人种地或者村里干个小活,赚点小钱。

生活普遍富裕了。

回乡见闻――中原农村(资料来源:新浪网)

现在的县城规模基本上是以前自己上学时的两倍以上,整个东城再造,配套是行政机关,医院学校,住宅大多是20层以上的高层。道路明显比以前加宽很多,但路上机动车仍然拥挤不堪。

这几年国家鼓励农地集中经营,大户会有机械,化肥等补贴,很多当地人争取去做集中经营。但从目前来看效果很不好,种地水平简单,销路不能有效解决,大多处于赔钱状态,很多农民的土地租借款无法对付,面临倒闭风险。

很多人在外地打工,家家都盖起了双层的八间楼房,但是都没有自来水、暖气、卫生间等基本设施(这里冬天都会在零下4度以下)。除去更加坚固以外,住宿改善并不大。很多人从个人利益出发,占有更多的耕地建造新房,整个农村的规模比以前要大,但是农村内部都是废弃的残破房舍。

回乡见闻――中部小县城(资料来源:新浪网)

第一,住房条件确实改善了,棚户区改造大拆大建,我几乎所有的在县城亲戚都分到楼房了,而且是先安置后拆迁的模式,反对拆迁的人少了很多了。楼房分为两种,一种是商品房,这种没啥限制,大概是34千一平,小区好有停车位,旁边配建的是经济适用房,不能卖,只能让政府回购,而且面积小,房主不能买10万以上的小轿车(跑运输除外)。集中供暖,小区各方面都不错。

第二,工资水平有所提升,女的基本上就是个23000工资,男的壮劳力35000的,高的也有,不过不多。买车成为标配了,基本上现在结婚都是“一动不动”,一动就是小轿车,不动就是县城楼房。

第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了。以前的那些山上的地都退耕还林了,听老家人说山上的兔子、山鸡都有,还有獾。县城原来有个化工厂也给关了,有机化生产的废水也没有了。

也有不好的现象,一个是攀比,好像一年不整个10几万就没面子,还有很多年轻人不上学就结婚了,早婚早育,现在孩子上学也不要钱,好多超生的;喝酒很凶很伤身体,赌博那就是农村人的主要娱乐。

回乡见闻――东部县城(资料来源:新浪网)

东部县城和乡镇,乡镇企业比较发达。

首先的感觉是车多,路上居然拥堵。县城的好车挺多,法拉利、玛莎拉蒂都有,保时捷路虎宝马奔驰这样的非常多,感叹有钱人太多了。乡镇大都是十万以内的车,好多人家都买了,个个胡同都是车停在门口。

大量的住宅楼,买的朋友家去看了下都是大户型,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买房了换房导致很多房子空下来。

普遍说经济不太好,开始有跑路的做实业老板,但不太多。

回乡见闻――东部沿海百强县(资料来源:新浪网)

家里是东部沿海百强县,纺织,建筑业起家。

1.老板倒掉不少,工厂死了挺多,放假都挺1.早。工人失业较多,好像就业形式不好,我爹所在的厂之前一直缺工人,现在满员,一个之前做会计的小伙到纺织厂来当纺织工人。没有失业问题,但是估计民工荒不会有了。

2.家里现在出现了一些老奶奶工厂,上班的都是一些560岁的老人(或者是某些由于无法全职干来干兼职的中年妇女),工资较低,如果不加班也就1000-1500,年轻人觉得工资低不愿意干。

3.建筑业年底无法结款,工人工资结算成问题,拖欠工程款严重,包工头哭逼,一夜回到解放前。

4.本地有一家上市房地产公司担保的某企业倒闭,估计还没人爆出来吧,此公司拖欠工程款严重。23年前本地房地产企业开展收购实体企业来套取贷款,我估计和这有关。

5.大型商业综合体兴起(类似万达模式)。

6.房子不好卖,房价下跌15%

7.市里面真是满地的房子。

8.高中同学聚会,某企业家咨询一银行同学办信用卡事宜,说是增加现金流,我估计现金流相当紧张。

9.纺织贸易欠款严重,在外打牌,不敢回家。

10.也有好消息,本地建筑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承接海外建筑项目(孔子学院)。

11.车堵的厉害。

总结:工人日子比较舒畅,老板苦

回乡见闻――苏州(资料来源:新浪网)

从魔都回苏州老婆家过年。

家在太湖湿地公园边上。老丈人是退休公务员,退休工资6000+,家里别墅2套(一套没装修一套自住,周围环境很差),公寓房3套,13年在高位出了2套公寓。14年一套别墅拆迁补了2套公寓,这两套公寓还没开始建。另外还有些理财。他这种情况在苏州算是不错的,但是很节俭,我亲眼看到他舍不得丢了煮熟的坏鸡蛋,给吃下去了。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丈母娘身体不好,过年一家人也不太开心。

一表弟开了个汽车装潢店,具体收入不清,每次假期都是到处旅游,另一表弟尝试了很多行业,最后在市区繁华地带开了个羊肉店,这主要归因于他爸,某银行高管,退休前工资大概在2-300万,听说还有分红。这算是苏州的高端了,亲戚们稍微有点疏远,不去过多问他的情况。一表哥开了个小公司卖电子产品,他做这个10+年了,他亲哥也在里面给他打工,从车房上来看, 年入应该至少100+万。一表妹原来工资5000左右,后生孩子了,就辞了工作看孩子,她老公好像也就挣这个数左右,还要还房贷,经济压力大。另一90后表妹三本毕业后在晃荡,没正经工作。

一般的失地农民每月有700左右补助,大妈可以做点刺绣,或者做蜡烛,大叔可以出去做点零工,比如挖树是么的(就是城市里面移栽来的那种大树),一年收入大概有2-8万之间。88岁的老太太也很能干,大年三十非要去庙里卖蜡烛,一晚上流水也有4000元,利润大概1000,太厉害了。

基本上涵盖了苏州最高端到最低层的生活,总体来看,还是很富庶。

回乡见闻――苏北农村(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赌博严重,炸金花、斗牛50起步。

车很多,基本低端车为主。

喝酒厉害,本青日均5两。

县城房子严重过剩,还在狂建。

回乡见闻――苏北某地级市(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苏北某地级市。交通不错,全部换了新的公交车,秒杀苏州无锡之类。市里也基本三户人家左右都有小车。房地产还是支柱产业,但是根据这几天观察新房基本都有人住空置率并不高。民间借贷现在又猖獗起来。还改头换面化妆成p2p,估计下段时间又有不少人要遭殃。已经劝老妈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听。小城市生活还是蛮惬意的,主要问题就是小年轻谈对象除了看电影就是看电影没啥好地方。

回乡见闻――江苏老家观车(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江苏省长江边,全国百强县七十多位

从周围亲戚拥有车的比例来看大概每十户有六七辆汽车。A级车b级车Suv的比例大概是631;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的比例大概是4:6。自主品牌比较常见的有江淮,长城和长安;外资品牌日系德系美系韩系比例大概是3:4:1:2。汽车拥有量在近三年急剧上升,但汽车市场整体感觉离饱和也不远了

回乡见闻――宁波农村(资料来源:新浪网)

1.车子真多,而且每次回去都感觉在增加,这次回路沿路停的全是车,居然没找到车位,往年至少还有车位。

2.房子卖不动了,降了。14年回去和医生同学聊了聊,房子真是多,但是基本都能卖得掉或者号称卖得掉。亲戚都说房价降了,开发商卖不动了,而且普遍有钱都不愿意再买房子了,因为涨不动了。

3.14年大宗商品大跌让小作坊亏得好惨。比如我一个亲戚是做铝件铜件加工的,本来上游下了一个订单每个3元,要10万个,然后进了几吨的材料,随着材料跌价,上游就毁约杀价,次品率大幅提高,赔进去好几万。

回乡见闻――浙江东南部山区小县城(资料来源:新浪网)

地点,浙江东南部山区小县城。

过年印象

今年过年比较冷清,鞭炮声很少。

年三十商城比较冷清,农贸市场依旧火爆。

年初一旅游景点很冷清,不过寺庙香火依旧火爆。

乡村,车变的更加多了,有专人维持交通,依旧堵车。

回家的人房子都修的高大上,热热闹闹,活的不好的估计也不回家了,不少地方看着像绝户。

原来的国道被翻修,交通更加方便了。

县城里的小河治理后非常清澈,比小时候还干净。

亲朋二三事

民间借贷,姑父一分五的借贷无归,债主投资地产失败。实物抵债只拿回成本。现在天天在推销油,我家都堆满。


老妈同学,教育局退休局长,弃大别墅不住,低调做人,骑自行车带小孩。


深山里的亲戚,一个村十几户人家在镇里买了期房,两年后收房。均价5000多点,该项目一共200多套。


生意,大家都说不好做,原因在做的人,掌握相同生产资料的太多。股票,该话题大家聊的很多,在今年大家普遍赚到钱。


公务员,姑妈鼓励我考公务员,说管理严格,开年第一天上班就要开大会。但是公积金高,各种福利好。兄弟几人这么些年风风雨雨还是他们家最温拿。


一个远亲的哥,当年分流倜傥,家庭也温拿,找了个富二代老婆,在县里买了豪宅。跟老丈人做生意。这次见到发现老的很快,压力太大,据说月供要3万,而且做的生意还是煤矿。


放高利贷失败的阿姨一家今年没有在家过年,老妈说怕追债的。以前多好的殷实之家啊。

表哥,从小读书不好不过文笔好,高职毕业娶了浙大老婆。这几年做ptp金融,赚了钱,买了房子。不过他说他天天害怕,以前公司老板在148月被抓进入,同事也妻离子散。不过在两个月后他又做上这一行,他说努力做好风控,一定不能出事,14年收益很好。做了个app准备卖给大老板。


姐姐在的地产公司不景气,据说新的地产公司更差。


杀猪买肉的亲戚一年可以赚上二十多万,比大学毕业文化人啥的,唉。


老家镇里的三壕。


一在河北放贷出事,射击命案,被捕。年前保释出来,不过要时时报道。家里依旧豪车云集,气场貌似更加足。镇上的房地产依旧由他抄刀。


一在宁夏开煤矿,借贷多,14年就还不上,辛亏早点多投慈善,幸免。


一同村大佬,家乡山顶别墅被封,人被抓,当年多豪的煤老板啊。


老妈开完同学会,感慨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


总结:今年的家乡好像一潭死水啊。

回乡见闻――皖南和江浙交界的小县城(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地址,皖南和江浙交界的小县城

农村买车很猛,30岁左右的人基本都买车了。70%买的都是国产长安,长城,奇瑞,吉利,广汽出的SUV。什么欧系日系都扯淡,这些车价格低,空间大,底盘高通过性好在农村很受欢迎。

回乡见闻――安徽农村(资料来源:新浪网)

老家在二十线的安徽农村,居然听说要拆农民的柴火灶了,每个灶给两千,然后每年补贴600的液化气费用。好像大家都很高兴,因为现在也是烧液化气的多,而且外出打工时间多,每年在家也就一两个月,这600块能赚不少。

还有,就是现在老家消费太高了,办个酒席,在镇上酒店办的话,菜钱一般700一桌,自己买原材料在家办成本低一些;喝的酒都是一百左右的;酒桌上每人发一包烟,现在都是中华烟,我爸说要400多一条,我在北京参加这么多婚宴,好像还没一家发这么贵的烟。

我们那儿可是纯农村,没有任何工业,主要是靠外出打工挣钱。

回乡见闻――某不知地址的村(资料来源:雪球)

大村,行政村哦,不是前一片帖子说的自然村。

学校旁边,有一家做包工头的,把自家的耕地全部盖成了房子,只卖本村人,宅基地性质。布局为一字长蛇,绵延500来米。前五是楼房,每套24万,清水房,门前路没有硬化,后面十几家都是四合院平房,十几万不等。这是2010年的事。

20122013年,学校北面临街的平房全部拆掉,盖二层的楼房,隔成一个一个的门面房,每间单层大约四乘八的面积,一共二十间左右,两间二十万以上,没盖好就已经卖完,注意面向北,不向阳哦,购买者都是本村的,这个应该只有使用权。

20132014年,把路北的村部大院给拆了,说是中间建个广场,目前还没建但空出了地,两边建了十多套的联排别野,每套三十万以上,宅基地性质,数量太少要抢。

初三晚上,还有耍社火的,舞狮子两对,就像广东醒狮那样,当然水平差点,还搞什么送子娘娘送奶娘娘财神的小戏,三英战吕布,刘备借荆州等各类故事,当然我是看不懂,听老人解释的。这在以前都是没有的。

这次最震撼的还是县城汽车的普及率。几乎家家都有个车,比如我有个哥们,他说买了车确实方便啊,想去太原就去了,县里头衣服贵,赶上节假日高速免费,一个小时到太原购购物,我们那里要开outlets,然后去榆次的公园啊,冬天还可以去乌金山滑滑雪,儿童乐园啥的,小日子因为汽车购买方便很多,送孩子去医院也方便了。他买的是长城的SUV,他媳妇是一个好像什么雨燕。

回乡见闻――泛农村(资料来源:新浪网)

不知道有什么真实描述农村人民思想状态的文学或影视作品。

大衣哥事件有感,无良的村民其实还是挺多的,非常不懂得知足,懒惰,贪心。谁谁混的好,而他如果占不到便宜,或占不到大便宜,就会很不爽,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这么多年,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记得小时候,一个邻居,他二哥在某城市里,军队转业后在法院工作,他老婆就经常抱怨他的二哥,说他忘本忘根之类的,不经常回家过年,后来才知道,人二哥每月都给父母寄1千的生活费,而这些年多数被这些兄弟的媳妇贪走,相互间还总觉得对方贪得多。他们的孩子上学不行,初中毕业,却托付人给安排工作,安排不了,还抱怨其无能之类。有些穷人,真不值得同情。

回乡见闻――甘肃农村(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回家开Q7,他老婆开宝马七系。初中同学,做装修,市区内几套房。侄子,和我同岁,省城已买房安家。村里至少十家都两辆车,一辆小汽车,一辆大卡车或工程车。几个老哥家,种苹果树14年都卖十二三万,侄子侄媳打工挣十来万,算下来年入二十万往上走。

西海固周边农村,全村70来户,我们家属于特困家庭,本家二十户,我家最穷。我们村在我们那一片最穷。

回乡见闻――三亚(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过年没回家,发现香记海棠湾新开的度假村积分换房在打折,于是去了三亚。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年,也许会对社会的经济情况有不一样的看法。

北京至三亚的航班满员,全舱都是带孩子的家庭。满员从头等舱和豪华头等舱开始,蔓延到经济舱。身边的一家人来自东北,由于订不到头等舱公务舱不得不选择了经济舱。我等还在抱怨经济舱无折扣票的平民们深感震撼。

凤凰机场到达处排队打车的人很少,大多数乘客都被各种豪车接走了,最常见的就是奔驰的van。豪车扎堆与凤凰机场的简陋不成比例。

到了酒店后,发现环境很好,海棠湾的度假酒店大都是地方大、游客少。结果到了晚上亮了灯才发现酒店里房间都住满了,早餐自助得等位排队。

孩子也找到了小伙伴,于是我也与小伙伴的家长们攀谈起来,结识了5家人,3家东北人,1家上海人,还有一家海南当地的。5家都是通过旅行社订的,旅行社价格很黑,日均房价做到了4k,不过他们觉得相比环境这个价格很值。3家东北人彼此认识,都是做高利贷的。后来喝酒时聊起来,他们说1467月的时候真的快要撑不下去了,带着家人跑到外面躲了2个月,结果9月份银行突然就同意放款了,14年总体来说是近十年来最好的,风浪越大机会越大,只要坚持往。

上海那家是银行的,聊起经济,非常坚定15年会继续放水,国家就靠银行撑着,银行就靠央行撑着,市场上超过10%年收益率的有几个正经生意,说不定哪天就卷钱跑了。央行不是不知道实情,但利率一下子降下来要死人的,所以睁只眼闭只眼。所谓货币工具就是放水的借口,不管你觉得合不合理,银行坏账多了就必须放水。毕竟银行才是央行的亲儿子。尽管经历了反腐,但他对未来几年收入增长非常乐观。

海南本地这家文昌来的,不知做什么的,反正很牛的样子,住的是别墅套房,带了两个佣人。谈起什么行业都懂点,一会儿说是在外地做生意,一会儿说本地生意多的走不开,对国家非常感激,兴致勃勃的和我们谈春晚。总是说自己文化不多,希望小孩能和我们这样的多接触,以后做份稳定工作。别的不说,大家喝酒时都是三瓶三瓶地开红酒,并且抢着买单。

当你读完文章觉得不错,请分享到朋友圈给你的朋友们


文章反映当前的观点,而该等观点可能随时间推移而改变。信息和观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独立确证,不构成要约或要约邀请,请勿作为投资建议.

金枫股经stock800

订阅,也许就能赚钱!深刻的股道心法感悟,及时的股市前沿资讯,精彩的高手故事分享,强势股票的筛选器,民间高手的竞技场,股海传奇的汇聚地。个人微号:helper800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