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已成业界现象级话题
2015-02-28 23:13:10 来源:传媒圈

综艺节目已成业界现象级话题

2015-02-28 传媒圈 传媒圈
传媒圈 \

chuanmeiquanzi

一个领先的,有关影视、传媒、广告、品牌、营销等相关领域信息的智慧库。

文丨杨雯 来源丨中国新闻出版网

【前言】热门的电视综艺节目拥有稳定的观众群和收视率,靠着播映带来的口碑和话题效应,在现实生活和互联网上都保持着较高的活跃度,动辄几亿的网络点击量和微博话题阅读量,意味着它的衍生品――综艺大电影换成真金白银有着巨大票房潜力。于是综艺节目与衍生品良性互动、综艺生态、节目模式创新等都成了业界现象级话题。

知道《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有啥共同点吗?它们骨子里其实都是“洋”节目。

当“欧美范儿”以及“韩流”刮过国内电视荧屏时,许多人都存有一个疑问:何时中国原创节目模式能够主导自家荧屏乃至输出国外?“中国风”何时来袭?日前,华策影视副总经理杜?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表示:“市场的大浪淘沙,已把主要的海外模式消耗完。欧美富矿挖完后,又挖日本、韩国。接下来,可能就是原创节目的机会了。”

引进:从拿来到联合研发

事实上,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向海外节目借鉴的风气由来已久。不过,直到2006年,世熙传媒引进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王牌舞蹈节目《Strictly Come Dancing》,并将其化身为《舞动奇迹》登陆湖南卫视,中国电视界才有了第一档严格意义上的模式引进节目。

之后,我国对海外节目模式的引进日渐频繁:《我是歌手》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同名节目,《中国好声音》源于荷兰着名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爸爸去哪儿》则脱胎于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一时间,“欧美范”以及“韩流”遍布国内电视荧屏。

“虽然国内引进模式多,但真正获得高收视率和好口碑的节目不多。”在模式引进道路上已经耕耘10年的世熙传媒首席执行官刘熙晨表示,模式发展从逐步引进到内容形成影响,从商业模式拓展到现在真正意识到要从模式里面学习制作方法、创意方法、创意理念,确实经过了一个非常长的阶段。刘熙晨指出,目前的发展趋势是,中国电视已不再是盲目引进国外模式,而是更乐于联合研发,甚至原创。

在去年各大卫视启动的综艺节目项目中,单纯、完全引进的节目大大减少,合作项目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去年,全新整合组建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东方卫视中心与韩国最大的娱乐媒体公司CJ E&M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朱涛表示:“未来一到三年,双方将共同研发新节目,打破目前购买版权的单一合作模式。”作为两大传媒集团战略合作的处女作,东方卫视明星户外旅行真人秀节目《花样爷爷》播出之后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创新:正成电视业“刚需”

“不过,国内团队在总结创作方法上仍存在困难。”虽然看到了国内电视人对节目模式创作经验的渴求,但刘熙晨仍然泼了一盆冷水,“这是因为起步较晚,中国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电视工业化生产流程,也没有完善的人才库等”。

尤其是好的创意和先进制作方法的缺乏,使得国内许多节目都只是模仿和抄袭国外节目的结果,无法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国家电视节目的制作模式,都是一个国家的创意和制作水平的体现。”刘熙晨说。

在这个问题上,韩国MBC电视台娱乐部部长、韩国版《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制片人金荣希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创意首先源于生活:“看电影、看书、看报纸都可以得到一些创意,每天早上我会看三四份报纸,了解社会上发生了什么,韩国人对什么有兴趣,然后持续、集中地去思考怎么挖掘它的意义。”

他坦言,一个创意的形成,除了灵光一现,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思索,“不管是一年或者两年,不断思索,我觉得这是可以得到创意的一个秘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副司长、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王丹彦表示,虽然中国电视节目跟风雷同的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但从总体上来看,是向着健康、有序、令人欣喜的方向在稳步前行,中国的电视创新发展正处于一个黄金时期。

“这几年,电视创新的需求空前旺盛,各家电视台在创新方面的内在需求、内在活力、内在积极性都空前高涨,相应的市场回应、社会制作力量、各界参与创新的资源整合力度也在不断提升。”王丹彦说。

同时她还透露,为了使中国电视节目的市场更规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当前全国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路径、机制、环境等的多项调研正在进行中,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政策出台。

原创:路有多远?

据乐正传媒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各大电视台及视频网站已播出和将要播出的节目之中,与国外版权合作的节目共计63档,在全国的综艺节目中占比达90%,其中32档为2014年新引进的节目,31档为延续播出的模式节目。

杜?透露,中国的节目模式从海外引进时,每年的花费远远超过2亿元。

对于过度依赖于节目模式引进的现状,业内人士更希望有自己的原创。那么,先且看看韩国的综艺节目是怎么起家的。韩国节目市场基本上是照抄日本和欧美的,经过15年才有了本国的节目风格,实现了从模仿、学习、跟上到超越的一个周期。而且,韩国自2001年就开始有了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这也是韩国原创综艺节目此后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杜?看来,如果国家对原创节目能像保护影视版权一样保护原创模式,成立保护原创模式认证机构,那么国内原创综艺节目在一个健康规范的市场上一定会繁荣发展。

当然,中国电视人的眼光也绝对不仅仅是国内市场,将好的原创节目推向海外是他们更大的诉求。在去年春季戛纳电视节上,多档中国原创模式节目纷纷进行宣传和推广,其中,由灿星制作自主研发的原创节目《中国好歌曲》顺利被英国国际传媒集团(ITV)订购,并负责其国际发行权和英国播出权。这也意味着,当《英国达人秀》《Take Me Out》《X factor》等热门节目从ITV流入中国之后,我国电视节目也终于“回馈”了一次。

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国原创电视节目去年在戛纳电视节上亮相,像《汉字英雄》是很东方的东西,那种体现中国自己价值的节目很打动西方人。也有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职来职往》有点像就业市场上的相亲节目,参赛的人在平台上吸引潜在雇主,观众通过节目了解企业的需求,这类节目在国际市场上也可能有推广价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传媒圈》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个领先的有关媒体、影视、广告、品牌、营销等相关领域的信息库和智慧库。每天受到超过10多万品质人士关注,年阅读量将超过三千万人次。

喜欢就关注:传媒圈 chuanmeiquanzi。希望交流,请加传媒圈个人微信号:cmq8848,将有机会参与线下活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