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正在遭受互联网的冲击和颠覆的传统行业,应怎样应对这个挑战?
A: 一方面要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嫁接,通过互联网给我们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拥抱互联网不意味着商业本质的改变,消费者买的仍然是你的产品,只不过是销售渠道发生了变化,而产品本身、品牌调性以及客户体验,仍是管理的重点。
讲述/沈东军:通灵珠宝股份有限公司CEO
采写/本刊记者?朱丽
尽管高端珠宝行业受互联网的冲击相对小些,但在2014年传统企业纷纷触网的浪潮中,作为“轻奢品”的通灵珠宝,同样不可避免地“被互联网化”,在O2O模式上尝试了一把。
作为新生事物,O2O、大数据、平台战略、互联网思维等概念,在2013、2014年被广泛谈及。如果谁不谈互联网思维、O2O、大数据,好像就不够高大上。不可否认,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些新理念“逼迫”着很多企业去转型,或艰难,或痛苦,都给整个经济带来了超越以往的活力。但是,转型过后,企业最应该做什么?
2015年对所有企业,应该是一个传统管理的回归年,需回到最本质的管理上来。
“互联网狂热”不是常态
2014年,一些时髦公司在互联网热潮的推动下上了市,圈到了钱,也赚了一些钱,照这个势头发展,未来还会有更多“造梦”奇迹诞生。
但是,任何奇迹的创造,都不是一个常态的行为,始终要归于平静。
对于互联网公司,新的商业模式是其发展主营业务的商业引擎。但在许多传统行业里,互联网只是和你的传统业务进行嫁接、融合,你只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和路径升级传统的业务模式,而企业的战略、愿景、品牌定位、企业文化以及执行策略,仍旧依赖于常态管理。
打个比方,互联网升起了绚烂的烟火,所有人都狂热地扑了上去,因为转折时点的机会是最令人兴奋的,这往往能让企业一鸣惊人。然而,当烟火放完以后呢?有的人可能拍下了精彩的瞬间,有的人就可能没有记录下来。但无论记录与否,最终回归常态的时候,传统的管理都不可丢失。
只不过在当下,经典管理也需适时融入新的互联网方法论。
从经典管理中找寻新出路
互联网的确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剧变,但还没有到完全颠覆的地步。作为一种新兴工具,互联网能够改变企业的只是一部分。那么,另外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传统的经典管理,找到一些变革的出路。
在变革的过程中,所有管理的基本点都不可迷失。
从2013年起,通灵珠宝开始在组织内部全员推行“通灵六问”:我们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客户是谁?我们的客户关注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优劣势是什么?我们的策略是什么?这六个问题,试图让每一个员工认清自己的使命,明确客户的需求,定准自己的目标,并思考实现价值、达成目标的路径与方法。
其灵感来自于美国着名管理大师杜拉克的“组织五问”,并且在此基础进行了改造。不过,这些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要求员工在思维模式上厘清如何去实现。
对于整个组织的管理来说,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和激发,力图解决的是让员工能够自我激励、自我管理,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岗位的经营者。
责编:李靖
来源: 《中外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