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大师最近2年风波不断,这对惯于苦忍应对万事的他来说犹如万箭穿心。
最近,周晓枫老师的新作《宿命:孤独张艺谋》一书出版,老纪读书之前推荐过周晓枫老师的《巨鲸歌唱》,她是张艺谋近年来在文学策划领域的最重要合作伙伴,周晓枫在这本书里直白解析张艺谋,尤其里面涉及到了张艺谋与张伟平交恶部分,点出了这两年风波的根源,可以说是张艺谋对过去两年的回应,也是对于张伟平过去10多年合作的一次了结。
在之前,老纪也推荐过方希老师的《张艺谋作业》,搭配起来读很有意思,做一点书摘给大家看看吧。
再多说一句,在过去老纪对此事有一点了解,画面张真的有点不是个东西。
―――――――――――――――――――――――――――
张艺谋适合当间谍,关于婷婷和孩子的事,他的行动和语言上都无着痕迹。不仅是我,工作室的人所知甚少。就连最为亲近的庞丽薇,长达十几年几乎是全面负责打理张艺谋各项事宜,也没想到,张艺谋藏住这么大一张底牌。庞丽薇此前跟我说:“导演虽然忙碌,但没什么私事牵扯,全是工作安排,不麻烦。”庞丽薇自然是先于我知晓秘密,可早也没早几个月,前后脚的事。她表达自己的惊讶时,形容得好玩:“哎呀,三个小孩都是正能折腾的岁数,我去导演家,感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是孩子。”
从认识陈婷,张伟平就是知情的。当年张艺谋带着陈婷在香港度假,一起去的,正是张伟平夫妇。2013年11月,网上曝光过“张艺谋和陈婷同游太湖”的旧照,真正的拍摄地点并非太湖,而是澳大利亚――镜头对面的人,正是张伟平。事后,张伟平和陈婷同样背景甚至几乎是同样的姿势的照片也得以曝光,是为证明。并且,那次的澳大利亚之行,并非纯粹的旅行,张伟平要借水行舟。因为张艺谋作为“杰出人士”,受到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的接待――借着张艺谋的名头和面子,张伟平趁着这次出行,为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办理了澳大利亚绿卡。
很多看客都以为二张分手,是张艺谋预感张伟平报复,所以才在媒体曝光之前紧急结婚。其实,因果的秩序相反。2011年拍完《金陵十三钗》,夏天,张艺谋的大儿子张壹男准备上学――此前孩子们上的国际学校并无严格要求,但等到正式入学,没户口不行。孩子们长期处于“黑户”状态,无论上学还是旅行,障碍颇多。这种情况下,在2011年9月30日,张艺谋和陈婷正式领取了结婚证。
张艺谋结婚没有事先告诉张伟平,属于自作主张,擅自行事,招致后者大怒。张伟平的太太给陈婷打电话,大发脾气地数落陈婷??好吧,还是用词直接点儿,骂了陈婷。陈婷自然委屈,伤心落泪。张伟平夫妇认为陈婷居心叵测,建议张艺谋“甭理他们”,并且在行动上施以颜色,撤回了给陈婷和孩子们开车的司机――这个司机的工资是张艺谋支付,人,是张伟平找来的。
张伟平率性而为,但这招比较失策。一方面,是令张艺谋难堪和难受,他觉得“不看僧面看佛面”,张伟平不应对自己的母亲和老婆如此不尊重,如此随意指责和教训,他消化不了这种屈辱感;另一方面,此事只有张伟平知晓,司机一撤,张艺谋完全抓瞎,孩子每天上学、上幼儿园都得接送,让他去哪儿找到可靠的人,既能立即到岗,又得守口如瓶?这种情况下,不得已,张艺谋只能让庞丽薇临时充当司机。
此前,张艺谋事事信赖张伟平,无论张伟平怎么被人诟病,张艺谋坚持认为:人无完人,不必求全责备。最关键的,张艺谋认为张伟平任性、鲁莽、没有文化、处事不妥是真,可他对自己的好,也是真心实意。张伟平是那种喝了酒能痛哭流涕的人,他搂住张艺谋的脖子说:“哥哥呀,你比亲哥哥还亲。”张艺谋在这方面相反,说不出来这么暖意汹涌的话,再心潮澎湃,也是茶壶里煮饺子罢了。张艺谋曾对张伟平深信不疑,不惜得罪他人,以维护所谓的兄弟情谊。
“张伟平以前不这样??”“我以为他真是想对我好的??”当后来的狼狈处境被人嘲笑,张艺谋偶尔低声自语。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是逐渐调整和变化的――我相信张艺谋在过程中尽管不适,并未做出及时的反馈,以忍让换和平,绝非是良好的沟通手段。两人关系的恶化,张艺谋也难辞其咎。张艺谋性格里的得过且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酿成后患。
比如,张艺谋反感与陌生人的应酬周旋,可张伟平把他约去,让他毫无心理准备就直接面对一屋子陌生的脸和手。张艺谋被迫全程笑容可掬,没话找话――这本是他最不擅长和内心抵触的。可这一屋子的人,或是喜欢他电影的,或是准备投资的,或是张伟平的熟人和朋友,不能怠慢。我不知道,张艺谋是否向张伟平郑重提起过反对,是否如实表达过自己的疲惫――也许有,但未受重视;也许没有,那就继续忍气吞声。显然,张艺谋对此类活动的厌烦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当张艺谋意欲签约其他公司时,想把“拒绝应酬饭局”视为补充条款加到合同里。后来的正式合同里并无此条,张艺谋只是强调了创作的自主和自愿――只拍自己接受的题材和项目,拒绝在胁迫下拍摄电影。
与张伟平合作长达16年,张艺谋逐渐感觉自己被工具化,受到“兄弟情”的绑架――观察二张合影,发现基本上都是张伟平搂住张艺谋的肩膀,很难发现张艺谋的主动性。张艺谋不习惯这种“秀恩爱”,但他配合。张艺谋信奉“买卖不成仁义在”,希望以自己的退让,换来和平分手。
直到2012年3月,演员何?的爆料,张艺谋遭到当头棒喝。
得知孩子的事情之后,我从未向他人透露。遇到打听张艺谋情感八卦的,我也只字不提。《金陵十三钗》公映之后,二张在宣传和一些我不愿谈及的细节上分歧越来越大,张伟平对张艺谋的去意有所预感,但未从张艺谋的嘴里得到证实。
我的理解上,张艺谋是个很怕当面撕破脸的人――面对张伟平的雄辩,他无以应对,而且深知必会遭到阻挠。张艺谋不愿再妥协,他想选择安全着陆的办法,回避正面交锋。从张伟平角度,认为张艺谋心机叵测且深重,需要给予敲打和警告。
2012年3月中旬,何?爆料的前夜――印象是在12日晚上,记忆的误差应该不会超过几天,那时我们已事先得知消息,因为媒体找到庞丽薇核实情况。谁有臂力能阻止从山坡滚下的巨石?何况,人家说的是实情,是脓疮早晚有一天会溃破创面。关键是选的时候好,时值张艺谋的政协委员身份三届任满,此时此举,对于揭发这位“老政协委员的嘴脸”,事半功倍。
第二天就要见诸媒体,张艺谋给我打了电话,铃声响起时已近子夜,聊的时间很短,并非表达愤恨,他的语气相对平静:“瞒也瞒不住了,跟你们家人说实话吧;省得新闻都出来了,你还得解释。”在这点上,他的理解让我意外又感动。我的确没有跟朋友和家人提及过他孩子的事情,虽然张艺谋没有提过要求,我也没有向他承诺过保密,所以他能猜到我守口如瓶,算是默契和了解。即使父母偶尔问起,我不愿对二老撒谎,也如实回答:“即使知道什么情况,我也不会告诉你们的。”那天电话响的时候我本来睡着了――听到解禁通知,我立即如释重负,迫不及待地,晃醒睡到半昏迷的先生,给他讲起张艺谋的八卦。
坦率地说,除了风雨欲来的不安,我还掺杂点不安中的兴奋,惺忪睡眼顿时充电量达至百分之九十。一方面说明,我对张艺谋的秘密滴水不漏,看似波澜不惊,可能临近警戒水位;另一方面说明,青春痘长在哪里最不愁人?当然是别人的脸上――就是对方长成了坑坑洼洼的月面,也有天文学家废寝忘食地拿起长距望远镜遥远地观赏。我当然知道,舆论对张艺谋不利,可是听着炸弹倒计时的滴答声,感觉也不好,还不如求个速决。
何?说:自己之所以能拿到陈婷的照片,来自证件,容易找到――这的确是一张身份证上的照片,但何?的话存在破绽。庞丽薇肯定是了解张艺谋事情最多的人,她是在2011年才第一次见到陈婷;我当时只闻其名,没见过陈婷,工作室的人员们连捕风捉影的可能都没有。何?仅仅作为一个试过镜的普通演员,何来如此准确线索,能言之凿凿,把媒体跟踪都挖不到的资料公之于众?陈婷的身份证经常放在张伟平手里,除此之外,张伟平还有陈婷身份证的扫描件和复印件;而何?的舅舅王晓华,是张伟平的助手,就是帮助翻译高仓健来信的那位。
何?爆料时表达过愤怒:曾以为是因为自己微博泄密而被《金陵十三钗》剧组开除,没想到是被人设局,遭到无情算计。她觉得天理不公,所以要来伸张正义。小姑娘还是单纯,因为剧组里换演员是常事,何况还未正式开机――作为导演的张艺谋根本无需为解雇几个临时演员而处心积虑策划阴谋。
张艺谋说,《金陵十三钗》剧组成立之初,就对演员强调过保密纪律,不允许与媒体接触,也不允许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结果,何?等几个演员还是在微博上透露了剧组信息。张伟平勃然大怒,把张艺谋叫过去,是张伟平激烈表态要炒掉这些演员。这样违背约定的群众演员,张艺谋没有“力挽”,只是提醒张伟平――这几个演员,有关系户,一个是张伟平的哥儿们托来的,另外一个就是王晓华的外甥女何?。张伟平说:“有什么呀!我做主,我去跟王晓华说!”张艺谋后来苦笑,说张伟平描述的,肯定是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
何?当年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张伟平曾让张艺谋找人帮忙。如此说来,何?这一枪,岂不拿反了方向?我问张艺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重复农夫与蛇的故事,是不是恨透了何??”张艺谋不解地反问:“我恨她干吗?不怪她。何?是被一个策划大师的故事迷惑了,听信了杜撰的情节,然后义愤填膺,要揭开我的层层画皮。何?就是一个小孩儿,她哪里知道什么内幕,不知者不怪。”
张艺谋确定无疑,谁是幕后操纵的那只手,信息的来源出自张伟平――以及随后曝光的孩子户口、家庭地址等等,因为除了张伟平,无人知晓得这么详细。过了一段时间,网上又曝出陈婷抱着三个孩子的照片――这是当年陈婷和孩子拍摄一组秋景照片之后,制作成小卡片,送给张伟平做纪念的。
多年前,张艺谋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只见过张伟平两三面,反对自己的儿子与张伟平合作。1997年张艺谋父亲过世之前,最后一面见张艺谋,老人留下遗言:“与张伟平的合作,让我非常担忧,想起来就闭不上眼睛。从面相上看,张伟平不善,如果合作得不好,你们一旦分手,你肯定遭到报复。你根本不是张伟平的对手,对付不了他。”
张艺谋说自己当年不以为然,父亲胆小怕事,难免有老年人的过虑;后来的桩桩件件,证实父亲所言不虚。张艺谋目睹张伟平对他人的报复,联想起父亲的遗言,他涌起阵阵寒意。跟过客交恶,张艺谋都缺乏勇气,何况这个既掌握自己把柄、又恩威并施的“兄弟”。张艺谋畏惧遭到无休无止的报复,他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与张伟平较量和抗衡。张艺谋多次想过分手,但一想到此后如影随形的追杀和围剿,就放弃了。电影里插入个广告都会使他分心,何况频繁的暗器?他还是想把精力放在创作上。张艺谋选择逃避,甚至是以更努力地工作来逃避,逃避未来的威胁。
尽管张艺谋心里早有准备,但何郡爆料,启动了预料中的复仇――张艺谋目睹多年隐藏在所谓情谊背后的,是赤裸的利益而非顾念的情谊,还是让他的内心寒意吹彻。
也许何?爆料仅仅是个警告?也许张伟平无意分道扬镳,他发布一下信息,让张艺谋老实点儿,否则后患无穷?或者以张伟平的性情,难忍张艺谋如此处事,想出一口心里憋闷的恶气?张伟平最初的想法是不是想“给点颜色”?因为何?爆料之后,听说张伟平放话,要整治一下张艺谋,让张艺谋早晚认识到自己有多厉害,最后,张艺谋还得回过头来求他“复合”;并说在工作室安排了眼线,张艺谋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握之中,没有他不知道的。这些威胁,甚至让张艺谋的整个团队都产生了心理压力。可对张艺谋来说,逾越了容忍底线,他的爆发是沉默的,但也是难以修复的。
凡事不能过界太多,否则,物极必反。何?的爆料,恰恰坚定了张艺谋离开的决心。张艺谋就此事和陈婷商量过:“一旦决定分手,无论以后的报复时间多么漫长,报复手段多么猛烈和阴暗,我们都得认命,没什么可抱怨的。”陈婷支持分手,愿意一起面对叵测的后果。张艺谋对我说:“我一直是退后、退后,可退到最后,我一旦选择面对,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无论是关铁窗还是挨刀子,我认。”是的,人一旦面对自己的软弱,恰恰是不再软弱的开始。
如果是和平分手,以张艺谋的性格,难免藕断丝连,不至决绝;及至图穷匕现,多少年来所谓的同盟,甚至比不上陌路者那么友好。
何?爆料之后,张艺谋和张伟平之间再无一个标点符号的交流。2012年3月21日,我在工作室谈剧本,从助理那里得知,张艺谋正安排他们联系新画面,让庞丽薇带领财务人员去还东西――要把张伟平原来说是送给张艺谋、实际却署名新画面和张太太的那两辆车,以及演员经纪所得的四百七十多万,全部交还新画面公司。张艺谋嘱咐庞丽薇的话是:“记住了,去的时候,咱们要挺直腰板,不卑不亢!”
说到演员经纪的问题,2008年底,张艺谋本来是为回来发展的女儿末末成立演员经纪公司,与演员三七分成:经纪公司拿三,演员拿七,相对许多经纪公司的五五分成甚至三七倒置,这个做法算是考虑和照顾演员的利益。这个三成,用于演员助理、经纪人的工资及公司日常开销。正在筹备和注册期间,张伟平得知讯息,力劝张艺谋放弃这个想法,他的理由是:如果万一官司纠纷,处理起来不管是张艺谋还是末末出面,都棘手,不如冠以新画面公司之名。直到那个时候,善良、糊涂且怕麻烦的张艺谋,还未彻底丧失对张伟平的信任,导致把末末的利益拱手相让,也使入行不久的周冬雨、窦骁和倪妮,日后面临与新画面公司或私下和解或对簿公堂的处境,解约过程可谓艰辛。
3月21日这天,当我得知张艺谋准备归还财物的行为,颇为不解:“明明欠着你那么多钱,为什么还要上缴这些本该属于你的财产呢?损不足以奉有余,你就不替自己的孩子们想想吗?”张艺谋说:“反正我不想沾他任何东西,一刀切,最干净。”就这样,二张分手之后的2012年3月23日,庞丽薇到新画面公司交接事宜,还掉张伟平借给张艺谋的两辆车:卡宴和捷豹;同时,张艺谋工作室的王霞分两笔,将合计4758975.67的演员经纪所得汇入了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张艺谋用他的沉默以应万变。即使张伟平隔空喊话,控诉“别说日久见人心,还人影都见不着了”,张艺谋亦无回应。
2012年8月29日,我去甘肃出差期间,看到张伟平击鼓鸣冤。从二张分手之后到与新公司接洽和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屡屡受到干扰,让人心生烦懑。我问张艺谋:“你为什么不对媒体澄清呢?谎言之所以能说到理直气壮的程度,是因为拿准了你不回应。你知道你成了个什么形象?成了薄情寡义的白眼狼!”
张艺谋说:“君子绝交,不出恶声。无论是夫妻、朋友、上下级、合作伙伴,只要是决定分开,即使我有百分之百的真理也无需向他人陈冤,因为所谓的正义在传播过程中会变成八卦和笑话。相当于两口子打架,要站在街上拦住路人喊冤,过路的大叔大婶啊,你们给说说,评评理啊??我嫌丢人。我知道说出实情有利,可换来什么呢?别人不过说我窝囊、愚蠢、活该,看完热闹,人家就一句话:分赃不均狗咬狗!你觉得那有意思吗?起码,我为了自己的尊严,也要保持沉默。”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是出自《道德经》里的话。孔子在《论语》里也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与老子的主张一致。然而,他们所言的中国古代社会环境消失了,如今这个喧嚣时代,沉默是金?也许这是装进坛子、埋进土里的金子,因为无人知晓挖掘之地,等同毫无价值。你以为的轻蔑,不过是他人眼里的胆怯。
风波愈演愈烈,张艺谋依然不改初衷,他说:“澄清事实毫无用处。不说别的,你就看看那些网络之争,看看甄子丹与赵文卓,看看韩寒与方舟子,方舟子和崔永元,旁观者看得云里雾里,一团乱仗,多是跟着起哄,能有什么是非曲直的结论?除了法律能一锤定音,议论不管用。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媒体给总结一句‘罗生门’,特别没劲。我们不用花那些工夫,干活儿是真的,不耗在这里浪费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