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 出品
今天贴一篇蜀黍两年前写的旧闻,可想蜀黍已经不思进取了近两年。[云间]即将改版,邀请了蜀黍身边一群非常有才华的伙伴与蜀黍一同书写,为各位呈现更多丰富的内容。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是[云间人],不妨来投稿哦。
>>蜀黍语
如果你是一位《星际迷航》迷,在连续追看了其现有的12部系列电影之后,一定会对剧中关键性人物Spock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人类和瓦岗人的混血后裔,Spock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选择做瓦岗人(纯理性的天才)还是人类(容易被感性控制的傻瓜)?
这个问题估计在前传中是看不到的,只有翻看第一班人马演绎的《星际迷航6》中,才能找到Spock对此问题的终极回答:Logic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wisdom,Not the end.(逻辑是智慧之始,并非终结)。然而这个论点在蜀黍看来恰巧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如出一辙。
自笛卡尔的"怀疑主义"一来,近代哲学似乎被一团强大的“唯理主义哲学”的霞光所笼罩。这一格局的形成,一方面是科学进步给当时西方人们带来了极其强大的坚定信心,再来也是对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一次深刻否认。
但到了柏格森的时代,唯理哲学的普世价值早已被叔本华(将东西方哲学融合,发明悲剧哲学)、尼采(被叔本华深深影响过)等一批哲学家推向了深渊。而柏格森则将人类(至少是当时的西方人民)从对上帝或神灵的崇拜与对智慧的机械论和目的论中解放出来,转而更加注重个体本身的生命过程价值,从而一个注重自我体验的“人”便立刻树立了起来。
在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二元论中,对理智总是有着一种近乎苛刻的批评态度。他说:“理智的活动状况总是好像它被关照无自动力的物质这件事迷惑住似的。理智是生命向外观望、把自身放在自身之外,为了事实上支配无组织的自然的作法,在原则上采取这种作法。”又认为:“理智的特征是天生来没有能力理解生命。”那什么才能来理解生命呢?柏格森拖出“绵延”这一概念,成为了直觉主义以柔克刚对抗理性世界的"太极八卦"。
在柏格森眼中,“绵延”是“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生存的时候,即当自我制止把它的现在状态和以前各状态分离开的时候,我们的意识状态所采取的形式。” 通过他的“视觉”体验,发现“绵延”并非芝诺所谓“前进之箭”的那种静止状态,而是如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运动概念。但其中并没有芝诺的那志箭,和那双伸进水中的脚的那一类物质,而只有”意识“在其中的延续,通过这种延续,产生了增殖的创造。
柏格森的绵延观念中,时间被他当做生命力一般,呈现出流动状态。并不断地通过不可逆转、不可复存的叠加方式,如同宇宙般做线性的延伸和漫流。通过这一观念的描述,每个人的个人时间和意识都由于其特定的经验、感觉和意识叠加,形成了特殊的曲线轨迹。
如果我们想完完全全地了解和认识他人,必须和他人的经历和精神层面融为一体,才能知晓共同的感受。这一分析所带来的结果便是对人类精神的不同性和自由状态的肯定。也正因为如此,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在1927年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这位法国哲学家。在当时,他也是当时第三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哲学家。(其他两位是鲁道尔夫?欧肯、罗素。插一句,丘吉尔也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委员会评价柏格森《创作的进化论》一书时说,“这是一部蕴含着取之不竭的动力的、又伴随着遨游天际之灵感的宇宙论杰作。……柏格森打开了一扇可释放出无限创造推动力的大门,从这扇大门,可以走向‘活时间’的海洋,进入一种新境界。”
其实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柏格森多少来说还是讲得通的,因为他的”意识绵延“论影响了之后东西方一大批文学作家,同样还有现在在国内各种空间里写意识流日记的网民们。据说普鲁斯特在中学时期便开始对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进行研究,并且曾经去巴黎大学旁听过柏格森的演讲。可想普鲁斯特如此羸弱的身体,也是够拼的!
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等等伟大作家的诞生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关系。就连莫言都有人说他继承了柏格森的意识流(虽然我觉得这种话有些太扯,中国当代作家有几个敢承认自己没受过影响的?当然这话扯远了)。
估计Spock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国的一句心灵鸡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吧……
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你看图片的时候便在感受“绵延”
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艺连萌:覆盖千万文艺青年
云间 | 费蜀黍
全世界文艺爱好者的心灵小馆,
专注【文艺 | 乐行 | 生活】一万年。
乐行而梦。Happy more. Dream more.
喜欢可分享 或 点赞
回复以下关键词即可获得更多
塔可夫斯基 | 西西弗 | 狄兰托马斯
星际穿越 | 莫迪阿诺 | 维特鲁威人
费蜀黍 | 盘点 | 100本书 | 小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