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舆情官》一书的作者是中央网信办舆情处的处长郑琳,早前她曾担任中青报法治社会部主任、中青舆情监测室主任。高级记者,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
这本书以大量现实案例为基础,分为四篇,从舆情应对的实战、禁忌、群体性事件以及新闻发言人出发,深刻剖析了舆情圈圈里何者可为、何者不为、如何为之等问题。可以说,书中近百个案例就是中国当下社会矛盾的集中和缩影,案例中的官民关系、政府处境、民众情绪也是整个社会转型的真实图景。郑琳不仅通过扎实的数据分析讲清楚了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提示了在复杂中国环境下如何看待、如何处理这些复杂问题。可以说,读者吃透它们,就能成为“首席舆情官”。
下面是一些学界业界大佬对这本书的评价:
现在从网络舆论场到现实,静悄悄的变化正在发生。官员感叹老百姓不好管了,老百姓不信官员的话了,这就是中国不得不改革的真正动力。本书探讨的正是这个问题,官方以秩序思维替代维稳思维,以民间理性和智慧来面对这个社会,也许才是这个社会的出路。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导孙立平
如何看待互联网上官民间经常表现出的张力及较量?如何认识网络舆论中展现出的“群众力量”?这是当今公共部门经常面对的棘手问题。其实,遭遇突发的舆情危机也是一次机会:公共部门可以趁势显示能力、改善形象、进行社会变革与关系调整。读懂此书展现的转型期中国的复杂官民舆论场,也就读懂了权力、资本和社会三方的博弈,也就会悟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之道。
――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
政府的公共治理、企业管理,乃至公众人物的形象维护,都离不开舆情的处置应对。舆情监测早期是个案的处置建议,成熟期需要一个庞大的案例库支撑、方法论提炼,还有舆情管理乃至社会管理的理论思考。这本舆情专着的出版,表明郑琳老师和她的团队已经完成了这几个方面的积累,开始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舆情处置较为系统地输出智慧。
――人民网副总编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
中国互联网20年大发展,最根本的改变是将数亿中国人带入网络时代和信息社会。网络已成为社会问题与矛盾主要的爆发途径、发展平台和解决渠道。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网络时代的国家治理都面临着全新挑战。治理者通过此书读懂舆情的风起云涌,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挑战。
――中国“博客之父”方兴东
如果说一本《柔软改变中国》让你读懂不可思议的中国微公益,这本书就能让你读懂复杂的中国网络舆论场。数年前我在辽宁本溪写张剑杀人事件,张和被他捅死的拆迁者都是底层平民,都有一女儿,屋后山上都开满白色梨花。互联网让官民群体碰撞交流,也让我们找回交集和共识,而不是冲突与暴力。我相信,当无数微小的力量透过网络汇聚到一点,向善向上,我们就可以令改变发生。
――着名网络意见领袖、“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