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2015年则被称作“关键之年”。两会既要检阅过去的成绩单,也将为未来的改革加码。本届政府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同时有望在投融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的改革也将提速。全国两会中最受瞩目的总理记者会,预计将在3月15日上午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
恰逢2015全国两会到来之际,社会各界将再次聚焦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大计。两会看什么?怎么看?《人民日报》日前提炼出“十大看点”:
1.改革关键年,将有哪些关键之举?
2.新常态下,GDP增速会下调吗?
3.聚焦“三农”,农村“沉睡的资本”如何活起来?
4.区域协同,会创造哪些发展机遇?
5.制度反腐,“打虎”“拍蝇”还会有哪些动作?
6.公正司法,冤假错案不再有了吗?
7.立法法修改,“红头文件”能不再“任性”吗?
8.户籍改革,民生福祉有啥新期待?
9.巩固思想文化阵地,如何荡涤“精神雾霾”?
10.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破解“十面霾伏”?
自去年5月以来,“新常态”已经成为人们评论我国经济时的焦点词汇。在不少专家的分析中,“新常态”也被预测为会在两会上被频繁提及的新概念之一。其实,“新常态”一词早在此前已经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中提前预热,记者梳理后发现,在大部分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提及。例如,北京提到了11次,宁夏提到了10次。
两会召开前多家网站联合推出“我有问题问总理”这一专题,10天内获得了超过10万人参与,让人意外的是,在最热的十大问题里,“其他问题”遥遥领先。无独有偶,在人民网推出的“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在线投票中,热点话题排行榜的第二名也是“其他”。有网民评价说,“其他”是对群众意见的尊重,因为每个人诉求不一样,而说出自己的诉求,正是在这一事关国家运行的重要日子里,最应该提倡和鼓励的。
什么是两会?
“两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于两场会议于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大部分会议进程基本上同时进行,故简称做“两会”。两会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