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攻略(微信号:bjzgll):这是老北京的根,也承载无数北漂梦。这有北京新闻资讯,吃喝玩乐情报,最草根的生活体验。同城平台等你关注!
“duang”这个话题刚在朋友圈流行的时候,领导想让我写个内容,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不能你让我写我就马上写,第一我不愿意随便乱贴流行,duang一下,很快,很好,很顺利、这样京米们一定骂我,根本就是乱写嘛!
后来经过查找,原来北京还有这么多地名,比duang字更神奇,这样写完了这篇帖子,起码我做的很舒服,你们看的时候,也会很舒服。
?孛罗营(bó luó yíng)
在北京地图上,孛罗营并不难找。您先找到东五环路,再找到它与京沈高速公路相交的五方桥。桥的西南方向,就是孛罗营村,属王四营乡管辖。
“孛”字的读音曾引起争议。有人认为公交车报站读作bó是错误的,应读bèi,因为《新华字典》只收这个读音。也有网友指出,《现代汉语词典》收了“孛”字bó、bèi两音,但在当地听到村民是用近郊方言读为“bō”,故普通话中读为bó更合理。
一般方志上这样解释村名的来历:成吉思汗南下中原,命大将军孛罗率部驻扎于此,故名。元朝经常以“孛”字对译“Bo”这个音节,如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姓氏“Borzigin”译为孛儿只斤。如此看来,孛罗营的“孛”字确实应读bó。《元史》中与这位神秘的“孛罗”最近似的可能是木华黎的长子孛鲁(1197年-1228年),史载其骁勇善战,善骑射。
??峪村(tóng yù)
如今一个在海淀区地图上都难找到的村落居然占据了一个汉子的名额,也颇令人感叹。据查,?峪应属于曹雪芹故居范围内的一个古村落,大致位于植物园温室西边,与南营村、正白旗村相邻,现今据说仅存村西部分。
??县(huǒxiàn)
位于通州区东南部。?县镇辖村。位于京杭大运河西畔、今港沟河西岸、京津塘高速公路西仿,通州城外东南。因曾设县治,故名。
很多人把它读成“郭县”。也许是觉得“?”有些生僻,所以就读了他的半边儿。历史上这里曾是南北漕运交通必经之地,素有“京东第一邑”美称。
?爨底下村(cuàn dǐxiàcūn)
位于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因在明代“爨里安口”(当地人称爨头)下方得名。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笔,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岂不很热。
这里的居民相传是在明代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原村址在村西北老坟处,后因山洪暴发,将整个村庄摧毁。只有一对青年男女,外出幸免遇难。为延续韩族后代,二人以推磨为媒而成婚,并在现址立村。
“爨”字从字意解释为永不分家。陕西省歧山县有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此字难写难认,会写则成爨,不会写则成一片,故而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最早是在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屯(Hǎbā Tún)
源于元朝,元朝在北京建都时,在此屯兵屯粮,后被人称为??屯。??屯位于北京昌平区马池口镇,??屯西邻太行山脉,北靠燕山,三河交汇,水源丰富,风景秀丽,几百年来没有严重冰雹灾害记录。
??屯是蒙古语译音,原意是河边的意思。元末明初时,山东人和山西人陆续迁入此地,形成村落。清设经制外委防守。这里是从塞外经八达岭、居庸关进京的交通要塞和商道驿站,穿村而过的古道上往来的骆驼队、车马商队甚为壮观。曾几何时古道两旁村民开设的商店、商铺60多家,车水马龙,村中店铺留有大量蒙古客商的壁刻留言和提名。
??屯村有多处名胜古迹:五帝庙、九圣庙、娘娘庙、木玲庵、北庵庙、土地庙等庙宇,相传慈禧太后曾两到??屯。有高约50米直径约两米的参天大杨树和近200年树龄的古槐,至今根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