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读文莫忘原作者;投稿请发:webfinance@163.com。
作者:黄秋丽
来源:中国企业家
自2012年开始,万达集团的掌门人王健林重心已从房地产转向了资本,他进入产业整合者角色。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也为他带来意外的礼物:万达广场天然就是一个巨大商业平台和入口,如果这些流量能够打通线上与线下,则能释放反向颠覆互联网巨头的价值。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句互联网公司的金句,同样适合万达。近两年地产商纷纷转型做房地产相关内容产业,而这是万达10多年前的布局。
如今,他还要再造一个“看不见的万达”―一个基于O2O、大数据、金融工具的万达。
万达的金融集团:从全牌照到“只需要银行牌照”
对于成立金融集团,王健林谋划已久。
世界500强公司大部分都是产融结合,当公司大到一定程度,游戏规则会发生改变,金融几乎是标配,而万达产业如此庞大,内部就有上千亿资金在流动。万达曾经测算,如果内部挖掘一年可以节约20亿的财务费用。
王健林最初的设想是,“万达要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自己再成立财务公司、投资公司,一共5大板块。”这是传统套路。
万达已按照这种想法在试水―2014年8月,万达以1.225亿收购了百年人寿4.2373%股权,在此之前还传出了万达要收购大连银行的消息,而万达的重要商业伙伴―大连一方集团已是该银行的主要股东。
2014年8月,万达与腾讯、百度成立电商公司。此时,收购快钱的谈判也在进行,万达要做平台必须有自己的支付工具。
在与这些互联网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王健林对金融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2014年万达广场会员有4000多万,2015年目标是1亿,此外万达广场还有十几万家商户,这些资源如此分散,万达无法掌控,但通过支付环节会将它们连在一起。根据收购协议,万达旗下所有业务板块均将使用快钱支付平台。
“万达金融方向已非常明确,就是互联网金融。”
王健林所定义的互联网金融,即用互联网工具把资金用最快捷手段与产业结合在一起,形成产融结合。“说小点,先不说跟别人,就是与万达商家做创业贷款,万达掌握数据也是最准的。他的收款机是在我这儿,经营情况我看得到,在收款机上加个软件,每个月要还的钱先自动划到我账上,剩下的钱该去哪去哪。”王健林说。他甚至认为快钱比余额宝还有优势,“余额宝的毛病是接不了产业,只能存银行,资金面松的时候收益就不行了”。
互联网金融也颠覆了他曾经对金融集团的构想:“万达其实只需要有一个银行牌照,也不需要开什么门店,资金完全可以用P2P。”他还可以用互联网金融做更多创新的事情,例如当年叫停的REITs。
万达的轻资产模式:“至少是个类金融投资行为”
2015年1月14日,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与光大安石、嘉实基金、四川信托、快钱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4家金融机构拟投资240亿元人民币,建设约20余座万达广场。在这个合作中,所有投资均由金融机构完成,物业归它们所持有;万达只做开发管理与运营,并参与租金分成;产品不再是有住宅综合体,只做持有型商场。王健林从2014年就开始琢磨轻资产模式,房地产总体供过于求,风险越来越大,这种模式会降低万达风险。
“这种轻资产已经不是地产行为了,是金融行为。至少是个类金融投资行为。”王健林说。 按设定模式,这些轻资产的万达广场,最终会证券化,分成相等的份额,卖给大众投资者。这与REITs无异。快钱像余额宝一样,会把这种产品在网络上卖给大众。
在中国,房地产金融尚是一片空白,但相关政策管制正在放松,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允许搞金融创新,而且明确提出可以搞REITs。王健林自述,万达正在申请一个交易牌照,“哪怕是内部交易的许可也行,只要能够交易、流动、套现就行。”当年麦格理的PPT并非全无用处,王成为中国最早研究REITs的地产商,2005年他准备让万达通过REITs在香港上市。根据香港证券监管部门要求,他还考了一个REITs经理人资格证书,这些知识到10年后终于派上了用场。
类似轻资产模式看上去天衣无缝,唯一疑点是万达广场的租金回报。根据万达2014年报,万达持有购物中心建面2157万平方米,可租赁面积占55%(即1186万平方米),租金回款110.8亿元。折算下来,万达每天每平米租金只有2.6元。在行业内,这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准。“万达广场平均租金不高,轻资产项目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会更低,真能满足基金回报需求吗?”克而瑞信息集团总经理丁祖昱说。
王健林指出了这种算法上的一个错误:2014年很多万达广场是9、10月开业,有两三个月的免租期,等于没有租金收入,这种算法没有把这些面积剔除。即便剔除,王健林认为这个衡量方法依旧不科学。
“1平米造价我能控制在6000块,别的公司可能要1万多,所以我5毛钱就赚钱,而你1块钱还不赚钱。”王健林说,比较科学的衡量方法是租赁投资回报率,“不看你面积,也不看你多少比,一个楼投资10亿,租金去税后,能不能收到7000万。能做到租赁投资回报率就是7%。”在拿地成本控制上,万达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地方政府政绩发生器,万达广场非常受追捧。
王健林透露,目前与10多家基金公司谈轻资产模式,不少是万达商业地产基石投资者。“今年6月底,我们会公布正式签约和拿到钱的合同,会很惊人。”
万达的O2O模式:迫在眉睫
有人怀疑王健林是万达创新业务的障碍,一个不用微信,195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可以认定为与时代绝缘。王健林能够例外吗?
开会成为王健林了解互联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恐怕罕见他例。电商会议是王健林参加得最多的会议,常常二三十人坐一起讨论,不知开了多少次了。“我说如果你们做技术的人认为行,但做商务的人都认为不靠谱,这个方式肯定不靠谱;你们做技术的说出来,我们做商业的一听觉得这事有感觉,这个模式可能就是对的。”王健林说,技术上他没有发言权,但对商业模式有感觉。他对万达电商提出要求:别人有的我们不要,创造一个完全自己特色的、中国找不到的新模式。
2012年6月万达电商成立,高薪聘请了在Google、阿里巴巴任高管的龚义涛做CEO。最初万达对电商的认识停留在网络购物上,经过很多次调查,最终才决定做O2O。但对于万达的管理层来说,O2O是个很难理解的东西,内部沟通就花了很长的时间。
万达在电商方面一直跌跌撞撞,O2O并不新鲜,难点在于怎样做成万达风格的O2O。2014年8月三家成立合资公司,即外界戏称的“腾百万”。但实际上,王健林最先想到的合作伙伴是与他打过赌的马云,而且曾与阿里团队进行过接触。“阿里兴趣不是很大,以为我们是要在网上卖东西,其实我们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搞,刚开始谈的时候,只是有这个想法,想成立一个公司,阿里愿意不愿意一起弄。”王健林说,阿里只对万达的数据感兴趣,对其它部分兴趣不大,因此,万达才转而与腾讯、百度谈判。
其实腾讯与百度,合作之初也不知道要搞什么。“我们线下有这么大的客流,你们想要流量得花钱吧,你说打车软件为了获得客户手机号码花了多少钱?”王健林说,“任何流量导入进来就需要花钱,我们不需要花钱,自己就有。但这些流量怎么想办法变成钱,我们来一起研究,这两个人(李彦宏与马化腾)听了觉得有点可能性,说行,就弄了。”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王健林对O2O的认识是:就是用互联网工具使我们现有的传统产业升级,更接近年轻人的喜好,或者是更好的把他黏住。
黏住的方法,就是让万达广场更智能、更有体验感。为此,万达花费巨资在成都建立云计算中心,从最基础技术端投入。“如果有100个专利,O2O就算成功了。”王健林说。
2014年万达广场有4000多万会员,2015年目标是1亿。“如果会员数量足够大,一切皆有可能,比如说广告、活动分成,价值都出来了。”2015年1月4日,万达电商已获得了香港两家机构10亿元投资,其估值达到200亿。
对于王健林而言,O2O是他最感到紧迫的一件事。即使不用微信,只要看看万达百货糟糕的业绩,他就知道原有的商业世界正在塌陷。
目前,万达所有的产业板块中,百货是唯一至今没有盈利的公司。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冲击,不仅影响到万达百货业绩,甚至影响到整个万达广场经营。2015年2月底,青岛李沧万达广场与CBD万达广场的万达百货将正式闭店,接下来可能还有几家严重亏损的万达百货也将闭店,这些不景气的店将改为吸引客流的娱乐体验式业态。“百货就看今年,希望你们坚决完成收入和利润指标。如果完成,就意味着百货彻底翻身,丢掉集团落后单位的帽子。”王健林在2015年年会上如此说。
“即使没有O2O方式,万达广场也活得下去。”王健林如此说,万达广场从2013年大幅增加互联网上无法消费的体验型业态。2014年万达广场的租金收入为110.8亿,比2013年大幅增加26.8%。
互联网金融 (ID:webjinrong)
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服务;WeMedia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