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从一个马赛克到一部纪录片
2015-03-02 14:14:29 来源:路上书

柴静,从一个马赛克到一部纪录片

2015-03-01 王小贝 路上书 路上书

是什么时候知道柴静,我已经不记得了,开始关注她是在2012年。


那一年我正准备着考新闻系的研究生,各类记者、编辑的书与节目看了不少,由柴静主持的新闻调查节目《看见》是一个让人可以学到很多的电视节目,它不像其它节目那样播了就播了,而是每期结束后,柴静都会把该期栏目的文字版贴在自己的博客上,听取读者的建议与反馈。印象深刻的是有读者指出某期栏目的一个镜头扫到一份文件时出现了案件受害者的真实姓名,虽说这是一个必须按下暂停才能发现的问题,柴静还是表达了歉意并重新打上了马赛克。对于这样一个认真做新闻的记者,怎么能让人不喜欢呢?


在得知她要出版《看见》一书时,我有生以来首次买了预售版。只是没想到这本书能从那年12月一直畅销到今时今日。按理说《看见》一书成为畅销应该是一件好事,只是两年的书店工作经历让我疑惑,那些买《看见》的人真的有好好的读这本书吗?多少人是把它当做了鸡汤,当做了成功女性的范本而买回去的,我多想问问大家,你看见了什么?


不过柴静从此便作为了一个标杆,一个知性女性的代表立在那里被人模仿、学习也算是一件好事。


成为畅销书作家的柴静渐渐的消失在公共视野,从央视离职,成为了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喜欢她的读者,看着她能放下压力与口水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也跟着瞎开心。


可让一个正当壮年的拳击手放下拳击手套太难了,让柴静这样优秀的记者不去做新闻,对她来说想必也是一件很难受的事。于是有了昨日在网上疯传的记录片《穹顶之下》。


《穹顶之下》是柴静自掏腰包拍摄的一部关于雾霾的纪录片,集中回答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这三个问题。


柴静走访了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奔波于中国、美国、英国寻求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全片深入浅出地向观众讲解了雾霾的危害、产生原因、治理困难以及经验教训等等,也解释了国内不少城市雾霾的现状。它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


如果昨天你有挂在网上,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乃至各视频网站,一定是见过这部纪录片的疯狂刷屏了。而对于这样一部有诚意的片子,是值得反复推荐的。多一个人看到,我们的未来就多一份希望。


通过柴静的努力,让我也渐渐明白自己可以去做点什么。


在这个复杂中国,任何一件事都面临着被过度解读,被误读的危险。关于这部纪录片的评论里同样也出现了谩骂、怀疑。柴静的作风仍然是不辩解、不争吵、踏踏实实的做好的自己的新闻而已。


我赞同微博名为“假装在纽约”的观点,这部纪录片是“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理性与否、真诚与否的最好的试金石。”


即使想骂,至少也看完这部片子吧。


路上书

王小贝出品 微信:aidushu0410

微博:@嬉皮王小贝

原创文字,转载请联系先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