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5日讯(记者 蔡娟)8月25日,忽培元作品捐赠仪式在湖南图书馆举行。原国务院参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作家忽培元向湖南图书馆赠送了《乡村第一书记》《家风》《同舟》等代表作,并展开座谈交流。
连日来,忽培元一行在长沙、株洲、湘潭、娄底等湖南多地开展考察采风,并举办文学创作交流活动,分享《乡村第一书记》《家风》《同舟》等小说作品的创作历程和体会,吸引大批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热情参与。
座谈会上,忽培元结合自己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家风》《同舟》等作品,讲述了他多年创作的经验与心得。忽培元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安人,他从小喜欢文学,并立志成为作家,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延安大学中文系,从政30多年,他走到哪里,写到哪里。“红色题材、现实题材、名人传记是我的主要创作方向。我的写作是从生活出发,从现实出发,和时代同步,和党的前进步伐、人民创造的历史相吻合的。”忽培元说。
丰厚的生活经验和长期担任县、市地方官员的历练,为忽培元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乡村振兴是新形势下的课题,忽培元把创作聚焦于“乡村第一书记”这个新时代的新角色,于是诞生了引领乡村振兴的长篇巨著《乡村第一书记》。忽培元表示,他的创作着眼点不是扶贫和乡村振兴本身,而是着眼于培养优秀党政人才的路径。“我想记录的是经过两三年时间,她们如何从‘三门干部’变成接地气的年青干部。有了这样一批德才兼备、经受历练的年轻一代,乡村振兴一定会指日可待。”忽培元说。
《家风》则收录《家风》《神湖》《老腔》三篇中篇小说,被誉为忽培元的红色文学代表作。这部作品以真实的革命故事为原型,将历史故事与现实有机融合,形成对革命家风的一种延续,使读者通过阅读故事来追忆英烈的革命历程,重温革命洗礼,感受革命家风。
《同舟》是忽培元2024年的新作,是他记录家乡、礼赞故园的心血之作。作品生动描写了以赵志强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挖掘历史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借助各方力量,以文化振兴为引领,带领全村人走向富裕幸福生活的全过程。该书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的重点推进作品,入选2024年7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座谈会后,忽培元向湖南图书馆捐赠了《乡村第一书记》《家风》《同舟》等3部作品,并现场签名赠书。湖南图书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邹序明接受捐赠并向忽培元颁发收藏证书。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手工艺术发展委员会主任、人民手工艺术博物馆馆长蓝才华,湖南省委宣传部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忽培元助理李娜参加捐赠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