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席记者 戎钰
通讯员 胡高普
天山脚下,荆楚非遗惊艳亮相;大美新疆,知音湖北带来最美遇见。
8月22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迎来年度非遗盛宴。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在此开幕,来自全国的数百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集体亮相,其中,湖北展区热度惊人,客似云来。
从神乎其技的蕲春艾灸疗法,到美不胜收的大冶刺绣,从题材大胆创新的潜江面塑,到由“网红”传承人坐镇的来凤藤茶,荆楚非遗的“活”与“火”,成为湖北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中的夺目亮色。
以传承为底色,以创新为驱动
非遗援疆真“荆”彩
荆楚非遗的风,8月再临新疆。
据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方面介绍,此次湖北非遗参加对口援疆展,是湖北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内容。
展览中,湖北展区以“知音湖北 遇见非遗”为主题,参展项目包括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孝感雕花剪纸、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天门糖塑、蕲春艾灸疗法,以及大冶刺绣、潜江面塑、来凤藤茶制作技艺、襄阳香包制作技艺等具有浓郁荆楚特色的省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把非遗技艺带到新疆,更要把创新思维带到新疆。
大冶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彭涛告诉新闻记者,这是他第3次参加湖北非遗援疆项目,活动现场人气之高让他既惊又喜。他惊讶于新疆当地居民对湖北非遗的一见倾心,也欣喜于能为更多新疆观众展示湖北非遗的创新成果。
“湖北展区的人气真的太高了,感觉是全场最热闹的展区,现场观众对我们带来的非遗产品也非常有热情,湖北非遗在天山脚下遇到了知音。”彭涛总结,他此次参展最大的感受是,相较于传承,当地观众更赞赏非遗项目的创新,“这也说明,不管是理念、技术还是产品,只有持续创新,非遗才会更有生命力。”
彭涛提到,新疆当地少数民族的刺绣技艺全国闻名,而从他与当地居民的交流来看,当地很多“绣娘”也正阔步行进在创新路上,“坚守他们自己的民族底色,再融入荆楚非遗特色,创作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刺绣作品。”
彭涛感受到的这种变化,背后是湖北非遗人多年来的援疆努力。
据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省群艺馆副馆长张晓慧介绍,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湖北省对口援疆地区,两地长期以来保持着密切的文化交流。过去几年来,经由该中心组织、牵线,湖北非遗除了年年在新疆各地办展、参展、开展业务培训,借助非遗影响传播荆楚文化,还在鄂博两地多次举办纺织类非遗项目培训班,将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湖北经验带到博州,进而影响更多新疆刺绣传承人,为当地刺绣技艺注入新鲜活力。
深耕“文化润疆”,多个品牌并进
非遗援疆有名堂
湖北非遗在新疆有多火,杨艺琼能说上一天。这位无数网友口中的“藤茶姐姐”,既是来凤藤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她致力于以直播方式推广来凤藤茶,是湖北非遗“英雄谱”中的一位“铁娘子”。
杨艺琼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她第一次到新疆参展,没想到一来就拿了个全场销量第一,“我这次带来的茶还是少了,好多顾客没买到都着急了,每天都来催我补货。”
近年来,杨艺琼频频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参展,但这次参加对口援疆非遗展,她被“完全挤不透”的展会现场震住了,“根本没有时间吃饭,都是湖北省非遗中心的工作人员打了盒饭给我们送过来。毫不夸张地说,湖北展区里真的是人山人海。我这才发现,湖北的茶文化在新疆这么受欢迎。”
受欢迎的何止湖北茶文化,湖北中医药文化同样受到热捧。
蕲春艾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韩善明没想到,他这次到新疆参加非遗展示活动,会带着9面锦旗回家,“我很感动,这说明当地老百姓对我们湖北有特色的非遗项目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我们传承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建立了良好互动。”
让韩善明印象最深刻的是,此次展会每天上午9点开展,但很多当地居民不到7点就在门口排队,“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坐着轮椅提前2个小时就来等着了,他知道湖北是李时珍的故乡,所以想体验来自李时珍故乡的艾灸疗法。”
韩善明告诉记者,下个月他还会再参加援疆活动,加入“春雨工程”荆楚中医药边疆行义诊队伍,与多位湖北医药类非遗传承人共赴新疆,展示湖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多年深耕援疆,打造非遗影响。
从连年参加对口援疆非遗展,到推进涵盖多领域的“春雨工程”,从组织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班,到帮助当地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新疆百姓对湖北非遗的亲近与认可,得益于近年来湖北非遗援疆项目“遍地开花”,非遗援疆品牌持续闪亮。
在对口援疆实践中,湖北充分发挥荆楚非遗的丰富资源与独特影响力,在项目对接、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成果展示等方面持续发力,绘就了湖北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中独属于非遗事业的风景线。
(图片由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