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肖璇
8月25日,中央电视台10套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节目《中华第一长文觚》,向全国观众介绍了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出土的、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
2022年3月,2021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评选直播让全国观众迅速认识了孝感市云梦县郑家湖墓地,对于郑家湖墓地出土的中华第一长文觚的相关报道和讨论更是铺天盖地。
木觚长达34厘米,全文约700字,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
觚上书写了什么内容如此引人注目?为什么被称为中华第一长文觚?郑家湖墓地中还有哪些惊人发现?
云梦这个偏安于湖北东北部的县城,曾因孟浩然笔下的诗词“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和司马相如的大赋“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为后人知晓。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诸多长眠于地下2000多年的秦代封尘记忆。
大量的竹简、有史可查的中国第一封家书,以及首次发现的国宝级历史文物睡虎地秦简,让云梦响遍全国,“简牍之乡”的美誉蜚声中外。
2021年9月23日,在距离睡虎地秦墓以西约3000米的云梦郑家湖墓地,再现惊世简牍类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
因该文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最长,涉及古文字学、古文献学、古代史等诸多领域,学术价值重大,为探究春秋战国之际的重要史事、研究秦隶提供了宝贵的文字材料。
觚是周代的一种酒器,形状类似长颈瓶。
一开始,觚的标准形制是上圆下方,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许多国家把觚的上下都做成了圆形,这可让一生致力于维护周礼的孔夫子气坏了:“觚不觚,觚哉!!觚哉!”意思就是说,连觚都不像觚了,这还能叫觚吗?!
而郑家湖的这件木觚,造型十分独特。
它是用一截圆木竖着剖开而做成的,长34厘米,宽约4厘米。觚四周还有七个削平的棱面,当中六个面都有文字,一共写着约700字的秦代隶书,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长文觚”。
这篇长达700个字的“小作文”,风格与体例都和我们所熟悉的传世文献《战国策》相似,讲述了纵横家“筡”游说秦王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四处游说各国诸侯,被称为“纵横家”。
他们中的佼佼者,可以像苏秦一般同时担任六个国家的宰相。
这片觚上的文章不见于流传下来的各种典籍,是一段全新的故事。
根据专家初步释读,这篇“小作文”内容大致如下:
公元前250年,秦国攻打魏国,魏公子信陵君联合燕、赵、韩、魏、楚五国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
彼时正是战国后期,崛起中的秦国虎视眈眈;楚国的故都,也就是今天湖北中部一带,已经被秦吞并。
东方六国一方面结盟抗秦,取得了喘息之机;另一方面也矛盾重重。
一名叫“筡”的纵横家接受了楚王的任命,作为外交使节前往秦国游说秦王,希望他能停止穷兵黩武,坚持周礼所崇尚的大义。
这时在位的秦王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在游说过程中,筡先是旁征博引,各种历史典故信手拈来成为论据,用桀纣亡国、吴人宗庙被毁等典故警示秦王。当中提到的“魏、越和吴三方在‘宿胥之野’这个地方爆发战争后三败俱伤”的事情,在传世史书中未见记载。
接着,筡说起自己来到秦国之后的见闻,观察到秦国的百姓“壹恶用兵”,也不愿意再供养军队或者参与征战了。
最后,筡还给秦王戴上了高帽子,称赞在他的治理之下,大秦土地广、兵马强、人口众、物产丰,秦王也应该知足了,还是赶紧恢复周礼、停止战争,让百姓安居乐业吧!
然而,秦王似乎并没有被筡说服。
文中记载,秦王“不答”“又不答”“先生言也,寡人谨听”,对待筡的态度虽然客气,但也有些冷淡。
觚文记载的谋士游说秦王的故事给今人提供了一幅战国后期各国与秦争斗、斡旋的时代画面,同时觚文涉及春秋战国之际魏、越、吴之间的关系,丰富了重要史事的认知,具有重大考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