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电影暑期档已落下帷幕,不知道你看过几部?今年的暑期档其实相当热闹:
类型众多,比如喜剧《抓娃娃》、悬疑犯罪《默杀》、科幻恐怖《异形:夺命舰》、小镇爱情《云边有个小卖部》、现实题材《逆行人生》等。
不缺IP,进口片如《头脑特工队2》《死侍与金刚狼》《神偷奶爸4》,国产片如《解密》《异人之下》《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等,都是背靠或文学、或漫画的IP作品。
明星齐上阵,出现在暑期档的明星有成龙、陈道明、刘德华、徐峥、吴彦祖、沈腾、马丽、张若昀、朱一龙、王传君、刘昊然、彭昱畅、于适等等。
图据灯塔专业版
整个暑期档,有144部影片上映,票价均价为40.8元,基本与去年暑期档持平;但总票房116.43亿元,却远不如去年。很多被寄予厚望的选手,如陈思诚、乌尔善、徐峥等导演的影片,票房均远低于预期。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薛定谔”的暑期档:虽“危机”显现,但祸福相倚,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壹
今年暑期档票房前四为《抓娃娃》《默杀》《异形:夺命舰》《云边有个小卖部》。以票房论,这几部电影无疑是赢家。但赢在影片本身的叙事精湛、制作一流吗?未必。它们更多的是占了赛道的便利,同时恰当地供应了某种情绪价值。
近些年,国产片有几大赛道,基本盘稳定,容易出奇迹。一是以《长津湖》《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家国题材;一是以周星驰、沈腾、马丽、贾玲等为代表的喜剧题材;还有一个则是以陈思诚为代表的悬疑犯罪类型。
先说喜剧。中国观众对喜剧的爱,远超其他类型。半部影史,就是喜剧史:成龙的功夫喜剧、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徐峥的“囧途”喜剧、宁浩的“疯狂”喜剧、陈思诚的“唐人街”喜剧、沈腾马丽的开心麻花喜剧、贾玲的“真人秀”喜剧,动画电影如《哪吒之魔童降世》《雄狮少年》也是喜剧。
沈腾和马丽作为当今喜剧界声望、作品、经验、观众缘及票房成绩最高一档的喜剧演员,他们的合作就是王炸。如此,《抓娃娃》在喜剧赛道,又握着王牌演员,独霸暑期档也是情理之中。
纵使这个“富人装穷、疯狂鸡娃”的剧本饱受诟病,但架不住沈马的魅力:他们能让每一个包袱都响,每一个段子都炸,每一个笑点都打到观众。为了这点笑,观众愿意掏钱。因为笑,是最好的情绪价值,没有替代。
再聊聊悬疑。从《唐人街探案》《误杀》等系列影片开始,到《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在去年暑期档票房大爆,陈思诚及与之相似的商业导演,一路高歌并夯实了悬疑赛道在电影行业的位置。
《默杀》便是暑期档标准的悬疑犯罪片。这类影片几乎有固定的配方:域外背景,色调阴郁,天气潮湿,每个人都汗涔涔的,情节多次反转,同时填入各种社会议题,如男女性别、校园霸凌等,最终主角依靠豺狼手段,伸张了正义,惩治了恶人。
《默杀》概莫能外,主角女孩以身饲虎,看似被霸凌,被欺辱,实则心机深沉。她在用极端的手法为别人复仇,为自己赎罪。影片带给观众的情绪价值就是爽。善恶有报,毫不憋屈,被“爽”到了,票房自然就高。
《异形:夺命舰》异军突起,力压陈思诚、乌尔善和徐峥,则实属意料之外。固然这是一个大IP,有45年的粉丝积累和品牌效应。但近年外片表现持续走低,科幻恐怖片又相对小众,要票房有所作为还得破圈。而该片破圈,就是因为它恰当地填补了暑期影院的一项空白:恐怖片。
“《异形》吓人”“家长投诉影院称《异形》吓哭孩子”等热搜词条,将这部科幻恐怖片带向了更广泛的人群。我们见惯了药物、梦境、民俗之类的伪恐怖,对这种真的吓人的恐怖,还是充满期待的。它的情绪价值,大概就是由恐怖创造的刺激。
此外,《云边有个小卖部》涉及的爱情、治愈、青春等赛道也不容忽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左耳》《匆匆那年》等等,在影史上确有一席之地。
张嘉佳最大的优势就是他的同名原著过于畅销,单是2022年就卖出600多万册,电子书更是常年霸榜;还有,这部畅销书在心理、时间、网络互动上,都与年轻读者,特别是00后,建立了某种情感契约。张嘉佳只要满足这些粉丝群众的情绪价值,就足以兑换出相应的票房。
贰
今年暑期档最大的失落者,当属乌尔善、陈思诚和徐峥。
乌尔善执导的《异人之下》,跌落至暑期档票房榜的二十名之外;陈思诚执导的《解密》,票房仅有3.3亿元;徐峥,从“囧途”喜剧转战现实题材,佳作频出,今年《逆行人生》仅有3.4亿元。
从左至右依次为:乌尔善、陈思诚、徐峥
论资历、战绩、作品、资本,特别是暑期档的经验,他们没有输的理由。
但就是输了。何以如此?
陈思诚算最懂中国观众的电影人之一了。去年暑期档,由他监制的《消失的她》,豪取35亿元票房。之前他监制的两部《误杀》均破10亿元;执导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共超87亿元。在悬疑领域,几无敌手。
《解密》讲谍战和天才人物,有悬疑因素。只是在构建逻辑大厦时,他动用的材料是十个制作精良的宏大梦境。可惜,有点曲高和寡,导致在赛道上和情绪上都不占先。
乌尔善是去年暑期档最大的赢家和破圈者。《封神第一部》从“地狱级”开场到逆风翻盘,乌尔善同于适等演员一起,成为万千网友“严选”出来的国产电影未来的希望。
这次,乌尔善用同样的思路制作《异人之下》:创办演员训练营,改编国民级别IP,工业化的制片与新技术的应用,持续进行路演和极具网感的宣发,结果却未能复制《封神第一部》的奇迹,该片票房甚至比不过一部在网上几乎没有声音的《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
乌尔善或许就错在过度信赖自己的改编,以致于冒犯了IP的原著粉,也是第一批进入影院的观众。当他们质疑时,乌尔善并未像去年那么“听劝”,反而表示,只有看过影片,才能客观评价。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无形中是在驳斥原著粉,造成二者的对立。诸如此类的操作,终于让乌尔善站到了观众的背面。
徐峥监制、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在2018年暑期档票房口碑双丰收,至今仍是国产现实主义题材的巅峰之作。6年后,再战暑期档,《逆行人生》的题材宽度和聚焦对象,远超“药神”。据悉,全国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达到8400万人。如果现实是一部IP,它的受众和读者是最多的。
可是徐峥的“改编”,非但没有深刻到揭示出现实困境的根源,反而用一种“努力才能成功”的叙事,炖了一锅温情的鸡汤。与其浅尝辄止,不如不去触碰,否则对于某些群体来说,这并不是一种宽慰,更像是冒犯。更不用说,还有“富人演穷人,赚穷人的钱”这种毫无道理却能陷影片于无法自辩的审判先入为主。
总之,这些业已功成名就的导演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设定的观众,与真实的观众之间,存在一道鸿沟。他们过度信赖自己的创作和经验,过多地将自己对叙事、技术、宣发、制作等层面的理解,投注在作品之中,以为观众能够买账。实则,自视甚高,往往意味着跟观众的隔绝。
所以,观众会觉得《解密》沉闷无趣,《异人之下》损毁原著,《逆行人生》消费苦难。再没有一个既定的套路或模式,能够捆绑观众。迷恋自己的导演,迟早会被打脸。
叁
暑期档豆瓣评分最低、特别具有典型性的一部影片,是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以下简称《金玉良缘》)。
首先它是绝无仅有的大IP《红楼梦》改编。谈及IP,这个暑期档是IP大年,票房前十的影片中,除了《抓娃娃》《默杀》《逆行人生》,其他七部影片全是IP改编或系列IP作品。IP改编的优势,自不待言,它们能够收获最基本的观众、宣传和票房。
《金玉良缘》的IP认知度、传播度和粉丝量,远超其他影片。但这并不意味着制作上的便利,反而更要求主创应慎之又慎,如履薄冰。结果,剧情剪裁失当、审美取向低俗、人物理解有误,使影片并未得原著之精髓,遭至恶评。
再者,该片使用了大量的电脑视效,如黛玉葬花一节,场景跃出大观园,直达雪山桃花。空洞而无物,更谈不上美。这是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和滥用。
还有成龙、张艺兴主演的《传说》,打着AI还原“27岁的成龙”的旗号,结果所谓的年轻,只是一张僵硬的脸,令人频频出戏。以及乌尔善的《异人之下》,用AI真人摹片动画来展示主角的童年经历,极具风格,但又丧失了演员表演的细腻度和场景的真实度,并不是上策。
《传说》和《异人之下》中的AI效果
此外,宣传上面,因为恶评,胡玫发博痛斥一些批评者居心叵测,疑心有人在用AI群发低分评价,更是就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张淼怡之颜值问题,连续反问。语调铿锵,然而于影片本身,毫无作用,甚至带来了反作用。
乌尔善在面对原著粉的质疑时,也曾处置失宜;徐峥的宣发团队,在应对网上铺天盖地的指责《逆行人生》是“消费苦难”“富人扮演穷人,再赚穷人的钱”时,完全是被动的、隐身的。
《逆行人生》的一条高赞差评
以上种种,就能看出,IP、技术、宣传等,既可以为影片“赋能”,也能够让影片“祛魅”。就像“流量”,过去一个流量明星便能为电影“创收”,如今,《解密》中的刘昊然、《异人之下》中的胡先煦、《传说》中的张艺兴等,他们的“流量”统统失效了。
总结来看,所谓动辄上亿元的成本投入,拥趸千万的明星演员,声望甚高的创作团队,经验成熟的制作公司,专业全面的宣发策略,阵仗颇大的工业流程等,在今年暑期档突然都“失灵”了。自以为的成功经验和爆款套路,变得飘忽不定、难以预测。
2019-2024年暑期档总票房柱状图,图据猫眼专业版
但这其实是好事。去年暑期档大热影片,如《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就是炮制话题、创造情绪,有很多电影之外的因素,影响了电影本身的评价、票房。今年暑期档的挫败和混乱,正是对去年的矫正。因为以后,我们的观众或许不再唯名家、唯流量、唯资本、唯IP而论,只看你影片的故事和制作,好还是不好。
没有套路,没有经验,踏踏实实,做好电影的每一个环节,才是正道。矫正总会带来创痛。可以说,这个暑期档是以票房为代价,对我们的电影行业和电影人,做了一次警醒,也是一次鼓励。
文/李瑞峰 编辑 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