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护树,让历史文脉“枝繁叶茂”, 济南古树名木保护显成就
2024-09-07 14:11:00 来源:舜网

古树名木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乡土记忆,也是珍贵的物种资源与生态奇观。为进一步推进济南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讲好济南古树故事,9月5日下午,济南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平阴县召开。

此次会议旨在总结过去一年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成效,交流经验,剖析问题,进一步推动济南市古树名木保护和古树文化传承迈向新台阶。来自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及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莱芜区、钢城区、平阴县、南部山区等7个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古树名木保护大计。

会议伊始,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林业生态建设处首先通报了近年来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经验做法,简要阐述了持续推进古树资源保护与古树文化“七个一”工程的目标任务。

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沈天翔充分肯定了济南市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介绍了当前全国和山东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他表示,古树名木是自然与历史的见证者,对延续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区县同事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大保护力度,切实做好古树资源的守护者,古树文化的传播者。

在交流环节,市公园发展中心和各区县代表围绕古树名木保护具体措施、弘扬古树文化典型经验做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短板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而融洽,不仅展示了各自的工作成果,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宪东作总结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座谈会取得的成果,并强调,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他要求各区县、各局属单位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将古树资源动态监管、巡查巡护、抢救复壮等各项保护管理措施落到实处,要深入挖掘古树历史文脉,携手推进古树文化“7个1”工程。

“零距离”探访

倾听古树名木之声

当日下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原二级巡视员施海,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丛日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副教授王东等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学者,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副处长沈天翔,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主任解孝满,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副局长周宪东,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林业生态建设处、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市公园发展服务中心以及历城区、长清区等6个区县古树名木主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来到平阴县洪范池镇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当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考察团一行先后调研了洪范龙池古圆柏、于林白皮松古树群。洪范池龙王庙前的两株圆柏,一曲一直,特征鲜明,皆为数百年树龄的一级古树;于林是明代文学家,万历皇帝老师于慎行的墓地所在,现存中国东部省份为数不多的白皮松古树群。

大家实地考察和了解古树的生长状况、形态特征、周边环境,深刻感悟古镇、古村、古树所承载的历史沧桑与人文价值,现场探讨交流于林白皮松等濒危古树健康体检、抢救复壮工作的实施路径。

专家“面对面”

共商濒危古树抢救复壮方案

实地考察结束后,市园林和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平阴县洪范池镇政府驻地组织召开《于林古树群复壮及景观文化提升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论证会。

会议推举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丛日晨,担任评审组组长。

评审组专家针对《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文化适宜性等方面“诊断把脉”,一致认为《方案》措施科学合理,为于林古树群养护复壮与古树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专家们也就进一步优化方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专业指导意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