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夏萍)“丛,指的是人生;台,指的是舞台;别,表示人生终有一别。”9月7日,长篇小说《丛台别》读者见面会在武汉市江汉路新华书店举行,作家与读者共话“戏中戏,城与人”。该书作者韦敏说,这是一本写武汉城市历史文化的书,也是在写武汉人的故事。
《丛台别》的书名出自同名的著名折子戏。小说以坐落在汉口前进四路的武汉汉剧院为叙事的空间原点——一个曾经集中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辉煌历史的特殊地点,继而以前进四路的变迁为时代背景,以几代汉剧演员及其周围人的沉浮命运为主线,来书写武汉这座戏码头的历史沿革。
小说主人公是三位青年女性,分别为汉剧名角邰玉、著名记者江淼和女大学生程米粒。书中通过叙述她们的成长轨迹和家族故事,再现了武汉半个世纪以来的市井生活百态与其中新旧观念的冲突,折射了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充满“戏味”与“汉味”的书写,将城、人、戏三者融为一体,绘就一幅丰富多彩的武汉生活画卷。
韦敏告诉现场读者,这部小说以前进四路作为大的场景,写到武汉三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最终留下开放性的悬念。有人在书中回望往事,有人通过别离看到更多希望。读者们能在书中找到很多武汉的故事,看到很多熟悉的地点和熟悉的武汉话。她希望,能有更多读者了解“汉剧”这张城市文化名片。
三位嘉宾在现场展开对谈。“我先后在武汉4个剧团度过了28年。我儿时曾看过汉剧大师陈伯华的演出,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武汉汉剧院,对汉剧一直很有情感。”武汉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戚永喆说,自己看了《丛台别》一书后有很多感慨,也希望更多武汉人了解武汉城市历史和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