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梁上的歌——安塞农民画作品展”在陕西美博开展
2024-09-10 00:00:00 来源:西安新闻网

灿然绽放的色彩浓烈而张扬,明艳夸张的构图手法大胆而豪放,富有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民俗生活场景……这些作品或瑰丽、天真、朴拙,或奔放、直率、自由,带着对幸福、圆满、吉祥、美好的强烈表达,在静谧的美术殿堂中唱响一曲“画卷中的信天游”,也讲述着丰饶民间艺术在黄土地上的代代传承。近日,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以下简称陕西美博)和延安市安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圪梁上的歌——安塞农民画作品展”在陕西美博正式拉开大幕,汇聚民间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124幅作品重磅集中亮相。

从民间到“殿堂” 汇聚老中青三代传承的黄土民艺风情

作为三秦大地丰富灿烂民间艺术领域的一朵艺术奇葩,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安塞民间绘画从圪梁走入时代的视野,其独特的风格、大胆的用色、奇异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立即引起世人广泛关注,自此构建出陕西民间美术创作史的一道风景线。

记者从馆方了解到,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24件,汇聚安塞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创作的代表作品,分三个单元呈现。

第一单元“花儿娇艳塞上长”,是关于安塞农民画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时期,以文字叙述和图片以及部分重要作品全面展示安塞农民画的历史演变过程。第二单元“山曲唱响圪梁梁”,呈现的是成长生活于40年代到90年代的安塞民间艺术家的作品。本单元年代跨度较大,包含了安塞第一代和第二代绘画作者,作品创作手法丰富,形式多样。第三单元“繁花似锦新时光”,展示的是成长于90年代的安塞民间艺术家的作品,这个时期正值社会飞速发展的阶段,各种新的思想、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出,对民间艺术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这一时期农民画的面貌特征。

丰收曲、闹端午、葡萄藤、牛姑娘、背谷子、扬场、沿门子……展览中,一幅幅画作的主题,让人如同站在了广袤而明媚的黄土地之上,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劳动者的赞歌,也是写在大地上的诗画,令艺术爱好者们驻足流连。

安塞是农民画的重要创作基地,安塞民间绘画是中华艺术的瑰宝,展现了大地的华彩与劳动者的心灵世界。“农民画是民间的艺术,也是质朴的生活。”陕西美博馆长王潇介绍,这次展览,是陕西美博首次与区县携手进行民间美术大展,“陕西有着非常丰厚的民间艺术文化积淀,作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除了做好常规性的展览服务工作之外,专注于陕西民间艺术和优秀作品的收藏、研究与展示,也是我们打造特色美术馆的主题之一。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积极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关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传承研究,使之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从乡土到大众 让更多人感知三秦大地上的民艺之美

安塞农民画与安塞剪纸一脉相传,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其植根的黄土高原的孕育与滋养。1986年,安塞被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近40年来,安塞农民画始终坚守传统文化,展现生动热烈的生活艺术色彩,与时代、群众和生活紧密相连。文化扶贫惠民演出、生态养鸡、老年活动中心、新文化大院……当这些紧跟时代的内容,出现在展览之上,引起了观众们的浓厚兴趣。

“这画,画的就是我们的生活,日子美,画就美!”在展览现场的公教活动专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农民画省级传承人李福爱一边现场作画、教画,一边乐呵呵地向记者说。

“安塞农民画的构图非常独特,它往往是抓住生活中某个场景的一个特点进行表达,却也不是常态化的视角,而是以蒙太奇式的的不同角度去观察生活。”特意前来观展的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认为,这次展览意义非凡,希望展览让更多人走近安塞农民画,感受这一生发于三秦大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安塞农民画等陕西民间艺术,在黄土地上和天地融合为一,呐喊出不息的力量,震撼心灵。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根本,我们要持续守望这一个独特区域的文化特质和它的绘画气象,这对新时代的创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9月18日,向大众公益开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