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桂香咸宁
2024-09-13 17:53:00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 陈鸿章

进入九、十月份,在咸宁,赏桂、拍桂、咏桂,成为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咸宁地名出自《周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有德之君的出现使得天下皆得安宁。桂花之香,甜蜜浓厚、清新淡雅,高贵而又接地气,既具有消除疲劳之功效,又有独特的安神、镇静作用。咸宁自古就有种植桂花的传统,因此咸宁将桂花作为市花、市树。

我喜爱桂花,小时候常跟着家人去淦河畔游玩。我钟情月下的桂,月光洒在桂花上闪闪发亮,自带“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意境,又像璀璨的繁星,被香包裹,而桂花默默绽放,香气扑鼻,一派悠然自得的姿态,凝视之间心生喜爱。

咸宁种植桂花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有桂花的栽种。到了宋代,桂花林已成规模,因桂花繁茂而被称为“桂乡”。一直传承至今,这个名字饱含着咸宁与桂花的深厚渊源。

桂香深处有诗意,有风情。咸宁还是古人“桂酒饮”的起源地——采摘新鲜桂花,放入酒中浸泡,酿成美酒,然后举杯共饮。“酒醇含桂香,甘洌醉人心”,这便是“桂酒饮”。据记载,2300多年前屈原途经咸宁,闻见遍地桂花香气袭人,便与花农月下品桂酒、喝椒浆,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丽诗句。“挂榜山”“行吟图”等12幅木牍,表现了咸宁赏桂、植桂、用桂的发展过程,反映了咸宁深厚的桂花文化。

因桂树物产,又有了桂花糕、桂花糖、桂花汤圆、炸桂花饼等,成为寻常百姓家的美味。曾在咸宁学院任教的闻一多先生,品尝过友人做的香炸桂花饼,颇觉有趣,称之为“咸宁的特色”。

秋日的一个傍晚,我和友人游咸宁,赏桂花。那天下午刚下过一阵小雨,空气中弥漫着浓浓桂香,心旷神怡。一进咸宁景区北门,只见桂花沿路而植,开得疏密有致,经桂香亭,过望月桥,桂柳之美尽收眼底。

沿路的桂花,大致有十几个桂区,以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为主。漫步路边,往哪走都是美的熏陶。东岸桂花连成一片,花朵挨着花朵,一直延伸到听风阁,桂花如金,灿烂夺目。此处视野开阔,远处的文笔塔、黄鹤楼与桂同框,小鸟叽叽欢鸣。

许多游客在此拍照,或站立或弯腰,甚至干脆躺在地上。如今,咸宁从“城外城”变成“市民城”。今年以来实施咸宁东岸透景工程后,“一河一带”绿道相连,大片桂林抬眼可见,金桂银桂满枝头。

不知不觉中,我们移步西岸清风亭,两片桂林围有篱笆,金桂银桂交织,亭台楼阁点缀,颇具古典韵味。咸宁祠的桂花厅则是网红打卡点,往年常见连理枝,素有“花中仙友”美誉。此地乃是园林美景,引得众人观赏,不少电影于此取景。只见眼前一枝桂花摇曳如仙子,露出的嫩苞,仿若正轻盈舞动,又像绽放前的蓄力,以力求惊艳的亮相。我不禁心生感慨,为一枝桂花的努力绽放而触动,盛开就要竭尽全力,凋谢也不黯然神伤。

沿路没有阻隔,让人与桂更加亲密。有个身着古装的小女孩跑过来,手捧一把桂花,笑容满面。妈妈在远处为她拍照。定格的刹那,小女孩也站成一枝桂花。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